-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 ) A.民主共和制 B.中央集权制 C.专制主义制度 D.君主立宪制 黄宗羲主要思想评价 梁启超曾说:“我们当学生时代,《明夷待访录》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也一再介绍黄宗羲等人进步的政治学说,大量印发《明夷待访录》等著作,以有助于宣传反对君主专制,动员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 对以后的反专制斗争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顾炎武(1613—1682),号亭林,江苏昆山人。年轻时参加“复社”反宦官斗争。清军南下,参加当地的抗清斗争。抗清失败后,遍游各地,搜集材料,尤致力于边防和西北地理的研究。顾炎武学问广博,对经史子集都有深入的研究。晚年拒绝清政府的征辟,专志经学的研究。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著作。 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何谓“经世致用”? 指的是一种治学思潮,要求将经书研究与社会现实问题联系起来,以解决实际问题。又称经世致用之学。其特点是以史为鉴,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 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提倡“经世致用”,到实践中求真知 2.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日知录》 结合材料,如何理解亡国与亡天下? 后人在传习和引用顾炎武的观点时,把最后一句话概括为什么?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5 .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图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与此文观点相符的是 A孟子的“仁政” B黄宗羲的“天下为主”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江苏昆山的亭林公园有一位思想家的塑像,从远处看不清塑像下的名字,但是可以看出他背后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八个大字,彰显着他的思想火花烛照后世。由此可以推断这位思想家应该是(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顾炎武思想的评价 以重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四、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1644年,清兵入关,王夫之和友人一起在衡山起兵抗清。兵败,逃到广东肇庆,效力于南明桂王政权,对桂王政权里许多人结党争权深表不满。不久,他见大势已去,辞职还乡,长期住在湖南湘西苗瑶山区。晚年隐居在衡山石船山麓,努力著述,人称船山先生。著作现存《船山遗书》288卷,还有一部分已经散失。 1.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2.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是可以认识的。 3.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四、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的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材料一 “天下唯器而已矣。无其器则无其道。” “尽天地间,无不是气(器),即无不是理也” “气者理之依也……” “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今日之风雷非昨日之风雷,是以知今日之日月非昨日之日月也。江河之水,今犹古也,而非今水之即古水……” ——王夫之《读通鉴论》 四、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5.王夫之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提出在政治上要“趋时更新”,他认为“天下惟器”,“无其器则无其道”。这里的“器”是指( ) A.客观存在的事物 B.人们感知事物的器官 C.万物发展的规律 D.进行科学试验的仪器 1 2 3 4 5 6 解析 王夫之认为主观认识都是由客观现象引起的,故“天下惟器”,“无其器则无其道”,说明了人们认识事物要以客观存在的事物为观察研究的依据。 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是可以认识的。 材料二 “行先知后” “君子之学,未尝离行以为知,必矣!” ——王夫之《尚书引义》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材料三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一动一静,阖辟之谓也。由阖而辟,由辟而阖,皆动也。废然之静,则是息矣。 ——王夫之《思问录 内篇》 四、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对王夫之思想的评价 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主 张 评 价 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1、反对神化孔子 2、批判道学家伪善 3、倡导个性自由发展。 1、 批判君主专制,提倡“天下为主,君为客” 2、提倡“法治”,反对“人治” 3、提出“工商皆本” 1、主张“经世致用” 2、提出“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