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汉代儒学兴起的背景 阅读课本回答: 1)为什么秦始皇要焚书坑儒?焚书范围是哪些? 2)为什么秦王朝不焚禁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社会问题 匈奴威胁,边患不止 诸侯坐大,威胁中央 土地兼并,豪强势大 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一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材料二的观点有何积极作用? 材料三: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材料四: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2、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太学的出现; 汉武帝兴办太学的过程与意义: 1、汉代教育体制 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在中央,创办太学 在地方,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2、太学建立的影响 对教育: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对社会风气: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对统治者:打破贵族官僚对官位的垄断,出身中下层的人,也能进入仕途,扩大了统治基础; 对政坛:东汉太学生的议政活动,迫使黑暗政治势力有所收敛。 感悟儒学魅力,闪耀思想光辉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二 汉代儒学 课程标准: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三维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难点:对“焚书坑儒”,罢黜百家,太学兴起及科举制度形成进行评价 1、知识与能力:(1)了解秦朝焚书坑儒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2)掌握汉代儒学兴起的相关内容,分析其影响。(3)了解古代中国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掌握科举制实行的意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阅读课文内容,概括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儒学发展历程,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2)通过多媒体教学,加强直观性和真实性,使学生自然融入历史情境中去感知历史。(3)通过资料提出问题,培养学生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关信息近培养学生综合探究和归纳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儒学独尊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分析,培养学生重视传统文化、尊崇传统思想文化的意识,激发对祖国文化和历史的自豪感。 教材分析: 本课的“学习目标”是:知道董仲舒的主要观点,汉武帝“罢黜百家”和创建太学等措施,理解其目的和影响; 本课是儒家学说“正统地位”确立的开端,在专题一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部分内容在初中课本中已有出现,但侧重于史实的描述,高中侧重于理性的分析和知识系统的建构。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对历史有了一定的感知,思想比较活跃,但理性学习与思维能力不足。知识面较窄,自学能力较弱,重感性材料、轻理性思考,好动不喜静,对材料的分析、归纳推理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本节课要进行难度较大的问题探究式学习必须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课外阅读与思考。针对学生好动的特性,本节课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是比较适合的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 刘项原来不读书。 ---(唐)章碣 问题:材料反映了什么事件? 事件:焚书坑儒 1、焚书坑儒 李斯 秦朝统一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儒生以古非今,抨击时政,不利于秦的统治。 焚书目的是为了遏制知识分子的思想,维护统治,而医学、卜筮、种树之书是实用之学,对国家、社会直接有益。 3、 如何评价秦王朝的“焚书坑儒”的举措? (李斯建议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 ——(明)李贽《史纲评要》卷四(后秦记) (1)积极作用: “焚书坑儒”有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有利于巩固刚刚建立的政权,维护统治。 (2)消极影响(占主导地位): A、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 B、“焚书坑儒”成为两千年来文化专制政策的开端;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 C、钳制了思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断和处理方式.ppt
- 江苏南京六校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pdf VIP
- 江苏南京六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pdf VIP
- 居民慢性病管理服务现状调查问卷[复制].docx VIP
- 2025年四川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docx VIP
- 鼻空肠管置管的维护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说课稿)-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素养提升说课稿(统编版).docx
- 高流量呼吸湿化氧疗操作考核.docx VIP
- 2025年呼吸内科呼吸机辅助通气操作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人工智能技术导论》高职全套教学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