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XXKCOM2009091408420015383.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ZXXKCOM2009091408420015383

孟母三迁 从前孟子小时候,父亲早早地死去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韩 非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1、“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2、“百家争鸣”的含义及表现 3、“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春秋时期:孔子 2、战国时期:孟子、荀子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学派:老子、庄子 2、法家学派:韩非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3、“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 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 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 基础。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春秋时期:孔子 *** 孔子的思想 : ⑴政治思想 *** ①孔子的思想核心:“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 ③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 ⑵教育贡献: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⑶地位: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林 ??? 孔子及家族专用墓地。 ??? 相传孔子死后,他的学生从四方带奇木异树来此种植2000多年来不断增植,已达3万余株,为我国最大的人工园林,园林内栖息着多种禽鸟,为旅游观赏胜境。 孔府 位于孔庙东侧,有“天下第一家”之称,是孔子嫡系长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 2、战国时期儒家代表 ⑴孟子的思想——“亚圣” ①“仁政”思想 *** ②民本思想:民贵君轻 ③性善论:性本善 *** ⑵荀子的思想 *** ①“仁义”和“王道” ②“君舟民水” ③性本恶 * * 本课考点知识: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 ▲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主要内容,道家和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内容。 孔子 孟子 荀子 老 子 《西游记》中太上老君 1、“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⑴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 ⑵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 ⑶在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⑷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2、“百家争鸣”的含义及表现 孔庙 规模仅次于故宫的古建筑群。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全庙南北长1公里多,占地327亩,共有厅堂殿庑400多间,包括三殿、一阁、一坛、三祠、两庑、两堂、两斋、十七亭、五十四门坊,前后共9进庭院,布局严谨,气势雄伟。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孟子是地主阶级的思想代表。他所采取的办法是调和,但他痛恨暴政,重视人民经济生活及其在政治上的重要性,是有进步意义的。 人饿了便喜吃,冷了便喜穿,疲劳了便喜休息;苦饭不愿吃,破衣不爱穿,辛苦的事不乐意干;爱听好听的声音,爱看好看的颜色。顺着这些天性,人就不会循规蹈矩,因此人性本是恶的。 性恶论 性善论 性相近 人性论 异 君舟民水 民贵君轻 为政以德 民本思想 仁义 仁政 爱人 仁的思想 同 荀子 孟子 孔子 异同比较 儒家思想家 材料二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 材料一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三、道家和法家 材料四 “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又说:“(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墨子 材料三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 老子思想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断地运动着,他把事物看成彼此对立的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又互相联系、互相依存。 庄子认为人通过修养可以得道,就可以摆脱人间的烦恼,并把“道”发展成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就是“我”的主观产物。 韩非子认为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君主(“圣人”)一人手里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