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重点中学2016年2月高三历史备考检测卷1[A、B卷两份]附解析.docVIP

北京市海淀区重点中学2016年2月高三历史备考检测卷1[A、B卷两份]附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京市海淀区重点中学2016年2月高三历史备考检测卷1[A、B卷两份]附解析

北京市海淀区重点中学明清时期商业繁荣的表现不包括 A.大量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投放市场B.开始出现夜市和柜坊.北京和南京汇集了四面八方的特产D.江浙地区出现一批以工商业著称的城镇 A.澎湖巡检司 B.台湾省 C.福建省 D.台湾府 7.下列文学形式,与市民阶层文化需求无关的是 A.楚辞 B.宋词 C.元曲 D.明清小说 8.明朝大儒王阳明提出来的思想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D.“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洪武十七年月日到日,平均每天要批阅,处理件事真可以说是日理万机。北京市海淀区重点中学秦国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西汉县官作盐铁,器苦恶,贾贵,或强令民买之唐代工商杂类,不得预于士伍清代机户不得逾百张,张纳税五十金,织造批准造册,给文凭然后敢织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叶梦珠《阅世编》记载:“(明朝晚期的上海)标布(注:白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这则材料反映出 ①白银已成为市场上的主要货币 ②资金雄厚的商人经营大宗商贸 ③贩运贸易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 ④商品经济在社会中居主导地位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6.明北京城继承了中国历代都城左祖右社,朝后市 A.城市建制开始趋于成熟       B.经济重心回到北方 C.中央集权制度不断衰落    D.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7.明中后期,有些商人家财万贯。起初达官显贵之人很鄙视他们,后来则非常乐意与之为友。史书记载,达官显贵之人子女婚嫁时,只考虑对方财富,不过问对方的社会地位。这表明 ①商业繁荣 ②商品经济冲击了等级观念 ③阶级矛盾缓和 ④上层社会拜金主义盛行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台湾皆闽人,不得与琉球(群岛)、高丽比。如果悔罪、剃发,归诚,该督、抚等遴选贤能官前往招抚。 ——摘自《康熙二十二年诏书》 材料二:台湾地数千里,人民数十万,弃之必为外国所据,请设镇守官弁。 ——摘自《施琅疏奏陈》 材料三:台湾远距,费库银,无大益,海匪盗船屡犯其境,遣轻骑剿灭似难,迁其人,弃其地,以保沿海…… ——摘自《李光地奏陈》 材料四:台俗七夕家织女,称七星娘。……中元节,好事作头家,聚金(大家凑钱)延僧施炎口(烟花),燃纸灯于海边,谓之普度。……土番向不知书。自立版图后,还淳向义,一洗狙狂陋习,设社师教番童,四书诗经皆能成诵,间有应试事,大加奖励。同文之治,蒸蒸盛矣。 ——摘自《中国历史大事编年》 回答: 概括材料一、二、三的主张,并指出其中错误的观点。 运用材料中的正确观点和史实,批驳你认为错误的观点。 9.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清雍正皇帝说:“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中多一工作之人,则田亩中少一耕稼之人。且愚民见工匠之利多于力田,必群趋而为工,群趋为工,则物之制造者必多,物多,则售卖不易,必壅滞而价贱,是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也。小民舍轻利而趋重利,故逐末易,而务本难。……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如此日积月累,遂成风俗,虽不必使为工者尽归于农,然可以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朕深揆人情物理之源,知奢俭一端,关系民生风俗者至大,故欲中外臣民,黜奢贱末,专力于本。” 摘自《世宗实录》 材料二:清嘉庆年间,有人提出:“若不准开厂(指手工业作坊或手工工场),则工作之人无以资生,添数十万无业流民,难保其不附从为乱,故只当听其经营,不可扰事。” 摘自严如煜《三省边防备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