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027《東北輿地釋略》(清)景方昶 撰
東北輿地釋略 (清)景方昶 撰
●目錄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東北輿地釋略卷一
興義景方昶撰
金上京會寧府考
金上京會寧府盛京通志謂在今寧古塔西南方昶按會寧府非今之寧古塔也 【 盛京通志實沿明一統志之誤高士奇扈從祿謂在沙林東南十五里曰火茸城亦沿明一統志之誤通鑑輯覽注寧古塔東南有和碩城即其遺址則沿通志之誤通志又謂當在色齊窩集左右則沿楊氏柳邊紀略之誤說詳後文滿洲源流考云上京宮闕在拉林河東一百七十五里正與阿勒楚喀河相近其言是也又云拉林河阿勒楚喀河之間則金之上京城在焉今城南四里尚有古城及子城宮殿遺址亦最為明確惟卷十二又云上京會寧當在今色齊窩集左右嶺上有故城遺址相傳為金時關門其明證也云云又謂今寧古塔西南八十里有蓮花池相傳為金時之曲江方昶按源流考既知會寧為阿勒楚喀河近地又復沿諸家之誤謂在寧古塔則是纂修之人不出一手故致前後矛盾如此】
金史地理志上京路金之舊土海陵貞元二年遷都於燕削上京之號止稱會寧府東至胡里改六百三十里西至肇州五百五十里縣三會寧倚與府同時置有長白山有按出虎河又書作阿朮滸混同江淶流河曲江初名鎮東大定七年置十三年更今名宜春大定七年置有鴨子河肇州防禦使舊出河店也天會八年以太祖勝遼肇基王績於此遂建為州縣一始興倚與州同置有鴨子河黑龍江考肇州故城在今伯都訥城南舊名出河店今名珠赫城 【 政和四年輯覽注】 以今圖按之伯都訥城在寧古塔西北幾及千里道里不合一也志云按出虎一作阿朮滸按今阿勒楚喀河 【 水道提綱作阿爾楚庫河即褚庫河方昶按今土名阿什河皆按出阿朮之音轉今於阿勒楚喀城建設阿城縣治】
距寧古塔亦八九百之遙其不合二也宜春縣云有鴨子河按鴨子河即今伊通河遼聖宗改名混同江如會寧在寧古塔則縣去府千餘里矣其不合三也今阿勒楚喀河即按出虎水此水之西有白城在阿勒楚喀 【 今為阿城縣治】 南四里遺址猶存按出虎譯言金也建國此水之旁故謂金源確無疑義核與史文四至亦無差謬矣更以太祖伐遼進軍次第證之本紀云二年遼人始為備調諸軍於寧江州九月太祖進軍寥晦城遣婆盧火督軍諸路兵皆會於來流水太祖初至遼界督士卒夷塹遇渤海兵與戰敵大奔進軍寧江州諸軍填塹攻城十月朔克其城次來流城以俘獲賜將士考之遼志寧江州混同軍觀察使縣一曰混同縣當為今伯都訥是也 【 李氏地理今釋云在今吉林烏拉城東北混同江東岸不知實在吉林烏拉之西北遠甚】 十一月遼將步騎十萬會於鴨子河北太祖自將擊之未至鴨子河夜方就枕若有扶其首者三曰神明警我也鳴鼓舉燧而行黎明及河遼兵方壞陵道選壯士擊走之大軍繼進遂登岸俄與敵遇於出河店乘風擊之遼兵大潰逐至斡論濼按鴨子河即混同江即今之松花江伊通河下流即注松花江雖聖宗詔改鴨子為混同然史文仍互用之 【 出河店之役金史以為遼將步騎會於鴨子河北遼史以為遼軍屯出河店女直軍潛渡混同江掩擊遼眾】
登岸者濟此水也出河店在寧江州之南即今伯都訥之珠赫城金置肇州於此 【 滿洲源流考謂肇州在拉林之東甚誤】 是肇州在伯都訥南之鐵證如會寧在寧古塔何得云去肇州五百五十里耶史又載是月??業虺等攻賓州拔之考遼志賓州懷化軍節度本渤海城統和十七年遷冗惹戶置剌史於鴨子混同二水之間 【 太平四年始改鴨子河曰混同江】 後升兵事隸黃龍府都部署事按賓州之設在聖宗統和十七年黃龍府之廢在景宗保寧七年府廢於前州置於後所廢之府原為渤海扶餘府後於聖宗開泰九年遷城於東北復置黃龍府則非扶餘府故地而為今之農安賓州之升節度在復置黃龍府之時故曰兵事隸黃龍府都部署事 【 黃龍府沿革詳見於後】 松漠紀聞云契丹徙置翁舍展圖於黃龍府南曰賓州州近混同江今之農安即在伊通河之側伊通河即鴨子河當時改名混同賓州在農安之南故曰州近混同江知黃龍府之所在即知賓州之所在皆在肇州之南為無疑也 【 松漠紀聞翁舍展圖國最小不知其始所居後為契丹徙置黃龍府南百餘里曰賓州州近混同江即古之粟末河部落雜處以其族之長為千戶統之方昶按此即後置之黃龍府為今之農安賓州在其南一百餘里以今圖證之即今長春府治之東北地居兩河之間即鴨子混同二水聖宗改鴨子為混同故忠宣云地近混同江即古之粟末河亦即今之松花江也忠宣路程云七十里至賓州渡混同江亦謂此也李申耆以為賓州在遼陽西南其誤最甚】 【 金太祖攻黃龍府次混同江無舟乘馬徑涉天眷三年改黃龍府為濟州利涉軍大定二十九年復改隆州利涉軍貞祐初升為隆安府張石州蒙古游牧記引明一統志龍安一禿河在三萬衞西北金山外又引全遼志龍安城在一禿河西金山東方昶按一禿即伊通又引冊說城周七里門四址尚存旁有塔亦名農安又引一統志按金史地理志天眷三年改遼黃龍府為濟州大定九年更為隆州方昶按本二十九年誤作九年貞祐初升為隆安府以地考之此隆 【 隆:龍】 安城即隆安之訛云云穆按一統志於奉天府下又以黃龍府為在開原縣境其說於此兩歧今以地望診之非是故不取方昶按今吉林省治西北二百八十里農安城在伊通河西二里西門外半里有農安塔足證農安龍安皆沿隆安而異其字蓋通志考之不精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