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6《革除遺事》(明)黃佐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046《革除遺事》(明)黃佐撰

革除遺事  (明)黃佐 撰   (革除遺事六卷,明黃佐撰。佐,字才伯,號泰泉,嶺南香山人。正德十六年進士,官至少詹事。事蹟具明史文苑傳。正德十五年,黃佐自序稱:「是編也,本莆田宋君端儀革除錄、清江張君芹備遺錄,旁采諸家傳記,稍增飭之。」(見北京大學圖書館明鈔佚名國朝典故本)今世傳黃佐有另本革除遺事六卷,收入明金聲玉振集、清借月山房彙鈔等叢書。稽覈兩書,大不相合。一、體例不同。是書六卷均為建文朝臣列傳,另本卷一革除君紀,卷二闔宮傳,卷三至卷六建文朝臣列傳。二、所收列傳多少不同。是書載建文朝臣一0九人事,另本僅錄七十五人。三、列傳詳略不同。是書詳于另本,且紀事亦間有異同。)   ●革除遺事一   方孝孺   黃子澄   齊泰   謝貴   張昺   葛誠   盧振   宋忠   馬宣   朱鑑   彭聚   鐵鉉   鄭華   陳彥回   葉惠仲   姚善   鄭恕   宋徵   戴德彛   盧原質   林嘉猷   程通   ○方孝孺   方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台州寧海人。世家侯城,里族甚蕃。父克勤,洪武初為濟寧守,學行政事,名聞一時。至正丁酉,孝孺始生之夕,有大星墮其所。自幼精敏絕倫, (「自幼精敏絕倫」,「精」原作「清」,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改。) 雙眸炳炯如電,日讀書積寸,   (「日讀書積寸」,「寸」原作「學」,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改。)   人以為善屬文,呼其為「小韓子」。十五六時,侍父宦游齊魯,歷覽周公、孔子之廟宅,問陋巷舞雩所在,慨然有願學之志。洪武八年,父被誣逮獄,上書政府,願以身代,不報。明年,以文謁宋濂,濂深驚器之,名流先進如胡翰、蘇伯衡、葉見泰輩皆讓不敢及。會父坐「空印」事,草疏將詣闕申理,而父沒,扶喪歸葬。又明年,濂致仕還浦陽,復往卒業,四載辭歸。濂尋徙蜀,孝孺欲往省,不可,為文籲天,願輸壽以延之。濂嘗欲甥之而不果,亟稱其文,至曰:「歐陽少師、蘇長公姑置勿論,其餘諸子與之角逐文場,不知孰為後先也?」然孝孺末視文藝,恒以明王道、闢異端為己任,進修所謂月異而歲不同,世咸以為程、朱復出。嘗臥病絕糧,家人以告,笑曰:「古人有三旬九食、甑無儲粟者,窮乏豈獨我哉?」其不為貧寠所動如此。   洪武十五年,上用吳沉、揭樞等薦,聘至,陳說多稱旨。上謂樞曰:「孝孺孰與汝?」對曰:「十倍於臣。」錫之宴,几稍欹,必正之而後坐。上使人覘之,喜其舉動端肅,謂皇太孫曰:「此莊士也,當老其才,以輔汝。」試靈芝甘露論,稱旨,諭遣還家。二十五年,復辟至,上方重賞罰,以其志存教化,謂左右曰:「今非用孝孺時。」乃擢將仕郎、漢中府學教授。明年閏四月抵任,漢中水土暴惡,病癭瘻者十人而五,孝孺安之,甘蔬糲,與諸生談道不倦,視其色若飽萬鍾者。二十七年春,蜀獻王延之,處以賓師,恒曰:「方先生古之賢者也。」孝孺每見,必以仁義道德之言陳於前,王喜甚,使之講經論文無虛晷,為名其讀書之廬曰「正學」,蓋以聖賢待之也。久于蜀,因得訪宋濂墓,卹其孤遺。癸酉、丙子,校文天府。   三十一年,太孫即位,用交薦召為翰林侍讀,日侍左右,備顧問,德望眷隆,一時倚重,凡將相所行,惟孝孺之咨。尋定官制,改侍讀學士為文學博士,以孝孺為之。靖難師起,日召之謀議,詔檄皆出孝孺手。及將敗。畫策守,誓死社稷。   嗣君既亡,文廟納姚廣孝言,召用之。孝孺不屈,繫獄。遣人諭旨,終不從。尋詔天下,廣孝舉代草者,曰:「必須方孝孺。」召出,自獄斬縗而見,命草詔,曰:「有死而已。」遂就戮。臨絕,為絕命詞曰:「天降亂離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計兮謀國用猷。忠臣發憤兮血淚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嗚呼哀哉兮庶不我尤。」時年四十六。宗族坐死者八百四十七人。孝孺學術蓋源流於伊洛,文章大類蘇氏而正論過之,四方夷裔得一字寶於金璧,實一代之宗工也。嘗與郭濬、鄭居貞、林右、劉剛、王紳、王琦、鄭楷、趙象、王叔英相友善,皆海內名儒,每以書往來,切劘道誼,聞風者莫不興起,禮文為之復振。 自號遜志,有遜志齋集四十卷。 (「自號遜志有遜志齋集四十卷」,原作「自號遜志齋有集四十卷」,據明金聲玉振集本、清借月山房彙鈔本改。) 所著又有周禮考次、大易技辭、武王戒書註、帝王基命錄、文統、宋史要言諸書,皆逸不傳。洪熙初,仁廟嘗謂羣臣曰:「若孝孺輩,皆忠臣也。」詔奸臣黨與從寬典,方氏遺族因立祠堂以祠孝孺,後知縣郭紳從而新之。成化初,郡人謝鐸蒐輯其遺文,梓行於世。   謹按:孝孺在洪武、建文間,卓為一世儒宗。洪武末,太祖大漸,遺命必先召孝孺。孝孺固曠世異才,而我太祖所以待之者亦異矣。語曰:「知臣莫若君。」若我太祖深知孝孺哉!   ○黃子澄   黃子澄,名湜,以字行,袁州分宜人。少從邑人歐陽貞受易,周與學受尚書,清江梁寅受春秋,博學負俊聲,游鄉校,同舍避席,推為高等

文档评论(0)

qianqian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22413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