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099《續孟子》(唐)林慎思
續孟子
唐林慎思撰
續孟子二卷,唐林慎思撰。慎思字虔中,長樂人,咸通十年進士,十一年又中宏詞拔萃魁,授秘書省校書郎興平尉,尋除尚書水部郎中守萬年縣令。黄巢之亂抗節不屈死之。崇文總目及鄭樵通志藝文略皆載是書二卷,與今本合。崇文總目載慎思之言曰:孟子七篇非軻自著書,而弟子共記其言,不能盡軻意。因傳其説演而續之。今觀其書十四篇,大抵因孟子之言推闡以盡其義,獨其不自立論而必假借姓氏,類乎莊列之寓言。又如與民同樂,本莊暴齊王之事,而移于隔章之樂正子魯君,義頗無取。然其委曲發明,亦時有至理,不可廢也。昔揚雄作太元以擬易,王通作中説以擬論語,儒者皆有僭經之譏。蔡沈作洪範九疇數,御纂性理精義亦以其僭經,斥之不錄。慎思此書頗蹈此弊,然唐時孟子不號為經,故馬總意林與諸子之書並列,而韓愈亦與荀揚並稱,固不能以後來論定之制為慎思責矣。
續孟子原序
自文中子有續經書,唐水部郎林虔中亦有續孟子。然續經竟無傳者,郊畤之責;而續孟今行於世者,有名孫元復焉。七篇之書,先儒謂最有功於聖門,而温國文正公乃作疑孟,至謂瞽叟殺人非孟子之言,韓昌黎固嘗謂軻之書非自著,其徒萬章公孫丑相與記軻所言,程子遂以瞽象之事乃萬章傳聞之誤爾。續孟之作,乂豈非阮逸所謂萬章公孫丑不能極師之奥盡録其言,故孟氏章句畧而多闕。今觀水部公出其仁義之言,而善於敷演,亦長於譬喻。如曰堯之比屋可封,不有四凶乎;紂之比屋可誅,不有三仁乎。以其大而舉之,不以其小而廢之。斯言盖得之矣。不寧唯是,孟子言必及仁義,公之治邑民懐其恵,臨難不求苟免,仁之至義之盡,可謂善學孟子者矣。克齋林公稱為吾閩千載不朽之士,豈吾欺哉。咸淳癸酉上春莆田劉希仁書。
敘曰:堯舜周孔之道,至孟軻斬焉不傳,伸蒙子作書續孟,此其自任者,豈淺淺也。然生值唐亂,官不過令長,才志不見知於時,斥罵逆巢,抗首白刃,孟氏可作,顧不謂之豪傑大丈夫哉。所恨事不載史,徒得故老傳説,四五百年不休。續孟伸蒙子卷目雖具藝文志,今世所傳者殆故失其本真矣。史書果可盡信哉,可傳者不録,所録者又將冺冺而無傳,伸蒙子何為其生死不幸也哉。元統三年,南康曹侯明源來宰長樂,始訪其子孫於稠巖之野,為之築室立祠,表其大節而暴之天下耳目,是不唯以昭忠烈正人倫,亦使時俗知為善之可願,雖掩抑百年,猶遇仁賢君子以傳其名也。余既悲伸蒙之志,又嘉曹侯之為政能有所建明,故為之敘贊,以見有善者名無不聞,而循吏之化民成俗固自有道也。贊曰:唐室不兢,以利稗政,上替下陵,用勦民命。維閩伸蒙,抗志續孟,昌言仁義,以藥時病。不能者天,出宰萬年,巢賊稱帝,萬乘南遷,百僚鼠竄,比肩從叛。一人抗節,羣醜駭亂。蒙死則那,偷生幾何,較其短長,得喪孰多。夫既殞身,遑恤厥名,紀録失官,惟國無人,邑老相傳,彌逺彌在,將五百年,始遇賢宰。賢宰為誰,明源曹公,美俗旌賢,不泥簿文,躬駕之野,訪求後昆,樹祠學宫,風於四逺,匪私伸蒙,忠義是勸。稠巖之隂,青青楓林,胡晦於昔,而白於今。我師子輿,好善是喜,勒辭巖石,彰其徳美。三山吳鑑明之序。
孟子稱能言距楊墨者聖人之徒也,夫能言未必能行,孟子直以聖人之徒與之,不已過乎。言者既與則行者可知己。伸蒙子續孟之作,將以言詔天下者也。余謂伸蒙方著書時,未必先知其身之死於賊,伸蒙既以義死,續孟雖不作可也,書之存亡史之得失,又焉能為伸蒙子之有無立祠表義,伸蒙亦何心之有,抑人心之所以不死者,其在是乎。三山陳英觀序。
孟子談仁義數萬言,一以正人心為己任,伸蒙子續孟,其有孟氏之志乎哉。然伸蒙處黄巢之亂,以萬年令罵賊死官,方其罵賊,豈不知其必死哉,義在於死而不利於苟生也。質之孟氏,非所謂真知義利之辨者哉!漢揚雄擬論語作法言,既而背漢仕莽,是雄非特漢罪人,固聖門之罪人已。即雄而視伸蒙子,豈可同日而語哉。昔朱文公作通鑑綱目,書雄為新莽大夫,今南康曹侯築室以祠伸蒙,曹侯之心即文公之心者也。噫,使天下邑宰皆如曹之用心,世道其不復古乎?永陽黄堯臣跋。予未冠時嘗見林東一先生寳,其上世伸蒙子,書同先君,乞言於三山諸先輩,至正癸卯予舘於林氏,與其弟行一君及其子仲連詳閲其書,其間序跋,若林若吳若黄若陳,皆先君友執,予所嘗師事者也。即言而求人已不可得於今日,况伸蒙子生數百載之上哉。慨然退思,不覺涕下。主人因集而出之以附於後,併請予誌之,以見一時之意云。
伸蒙子著書於槐里,其自序曰:如有用吾,吾言其施,吾學其行。其自負之重乃如此,設使終身不達,抱空言而死於槐里,伸蒙子不終於蒙也哉。及其出萬年為宰,其言亦既施矣,然而終不能救唐之亡者,所施不遐也,設使以夀終於其邑,則其所施止於是,所施止於是,所言過於是,伸蒙子將不近於誣也哉。惟其罵巢而死,是以平昔之言皆足以取信於天下後世,而其重若泰山,伸蒙猶不死矣。雖然士有不幸不得行其志以實其言者,古今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