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专题:水循环原理(过程与意义)应用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下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对区域水循环造成的影响是( )
A.蒸发量增加 B.地下径流量增加
C.降水量增加 D.雨季地表径流量增加
2.图示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模式与传统排放模式相比,具有的优点包括( )
①减少土壤侵蚀 ②补充地下水 ③增加下渗量
④解决城市洪灾 ⑤解决城市缺水问题
A.①② B.④⑤ C.③④ D.②③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一个对比实验:①在两个底部装有纱窗的塑料槽A和B上,分别放置面积相同、厚度相当的带土草坪和小石块;②分别在草坪和小石块上模拟雨点下落,轻轻地洒上500ml的水。据此完成下题。
3.五分钟后比较收集到的两个塑料盆中的水量
A、透过草坪的多 B、透过小石块的多
C、两者一样多 D、没法比较
4.这实验模拟的是
A、水土流失 B、植被的生态作用
C、温室效应 D、水循环的下渗环节
5.2015年7、8月间,北京、南京等地连降暴雨引发积水,城市大范围被淹,和该实验有关的是
A、城市排放的热量过多带来的热岛效应
B、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影响了地表水的下渗
C、人类破坏生态导致的极端气候
D、城市的绿化面积过多引起了排水不畅
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读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6.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水循环环节( )
A.a增强 B.b增强 C.c减弱 D.d减弱
7.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主要目的有( )
A.增加绿地面积,美化环境
B.强化对雨水的滞留能力
C.减少雨水的冲刷,降低水土流失
D.优化水生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8.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后,城市河流会( )
A.流量下降 B.丰水期水位上升
C.流量会更加稳定 D.流速减小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重视对雨水的拦蓄和利用,我国西北地区实施的“母亲水窖”工程,现已取得较好效果。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3.直接影响雨水的拦蓄和利用的水循环环节是 ( )
A.蒸发 B.水汽输送
C.地表径流 D.降水
14.在我国西北地区实施“母亲水窖”工程,可缓解的水资源问题是( )
A.时间分配不均 B.空间分布不均
C.地区利用不平衡 D.产业利用不平衡
17.(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国西部地区高原、山地、盆地、谷地地形类型多样。大盐湖是大盆地地区最大的咸水湖,大盐湖干燥的自然环境与著名的死海相似,湖水的化学特征与海水相同。一万多年前,它曾经是一个比现今面积大20多倍的淡水湖,主要接受冰川融水补给,现如今周边的冰川已消退。
(3)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说明大盐湖由淡水湖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6分)
18.(18分)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玛纳斯绿洲是新疆最大的绿洲农耕区和国内第四大灌溉农业区,在玛纳斯河冲积扇边缘有一条狭长的泉水溢出带,有“千泉”之称,人们以这里湿地中的湖泊或洼地为库址,修建多个水库,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湿地水库群,它上接大河、下通灌区。下图为玛纳斯冲积扇及其玛纳斯河流域示意图。
(1)运用水循环原理简要说明冲积扇边缘“千泉”的形成过程。(6分)
20.R河是长江水系含沙量最大的支流。下图示意R河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关信息。回答:(20分)
(2)若R河流域森林被破坏,请分析对当地水循环过程有何影响?(8分)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下图为黄麻产区分布示意图和甲城市的气候资料图。
(2)试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图示三角洲的形成。(6分)
24.(10 分)读某国家及其周边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4)丙地为小型盆地,地下水丰富,但含盐量高,试从水循环环节角度分析原因 (3分)。
【地理—环境保护】地下漏斗是因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饱和水面(也叫潜水面)以采水点为中心,四周向中心呈梯度下降的现象。
(2)简析上海地下漏斗发展可能造成的危害。(4分)
【来源】2016届河南省顶级名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答案】
1.D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