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近代军民维护主权斗争介绍.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840 1842 1856 1860 1883 1885 1894 1895 1900 1931 1937 1945 鸦片 战争 第二次 鸦片战争 中法战争 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日军侵华 反割台斗争 义和团 反帝运动 黄海海战 中国近代史 1949 里抗英 广州三元 全民族 抗战 政府官兵(军) 民众自发(民) 左宗棠收复伊犁 黄 海 海 战 三元里抗英 义和团运动 反割台斗争 《申谕英夷告示》: “不用官兵,不用国帑, 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 鸦片战争中,清军阵亡了大量高级将领,有总督、提督、总兵、副将,士兵死伤不计其数。 左宗棠收复新疆 “大丈夫身临战阵,有进无退,死到沙场,便是终考。况吾后事俱备,不犹胜于马革裹尸乎!” 1894.7.25 1894.9.15 1895.2.2 1894.9.17 黄海海战 丰岛 平壤 旅顺 威海卫 1894.11 “致远”沉没后,管带(舰长)邓世昌落入水中,仆从刘忠游近后递来的救生圈,被邓世昌用力推开,附近鱼雷艇赶来相救,这位刚烈的舰长“亦不应”,“以阖船俱没,义不独生,仍复奋掷自沉”。 ……与全舰官兵252人一同壮烈殉国 。此时距离他的45岁生日,还有17天。 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 ——《“台湾民主国”独立宣言》 ?“朝廷无力以卫吾台,能卫吾台者,吾民耳? 众志成城,山可移,海可干,愿吾血随吾台俱 尽, 吾头与吾台俱碎,安知终不可以有为 耶?” ——徐骧 在5个多月占领台湾全岛的过程中,日军有4800名日军官兵死亡、2.7万人负伤。 其伤亡人数比在甲午战争,日军的伤亡人数还要多出近一倍。 神助拳 义和团  只因鬼子闹中原  劝奉教 …… 还我江山还我权, 刀山火海爷敢钻。 那怕皇上服了外, 不杀洋人势不完。…… ——百度百科《义和团歌谣》 问题:义和团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背景:马关条约后,列强掀起瓜分狂潮,中外民族矛盾为主要矛盾。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拳乱笔记》 功绩:使列强不能把中国变为殖民地。 思考:为何中国军民的英勇作战,仍然无法阻挡西方列强的侵略?我们到底采用什么方式反侵略? 大刀、长矛(冷兵器) 铁甲船、大炮(热兵器) 近身肉搏战 远程射击 落后 先进 江南制造总局的大炮 快利枪 北洋水师·致远舰 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建立了北洋、南洋、福建水师,“实现” 了军事近代化。何以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再次惨败,国运重创? 探究:阅读《导学案》相关材料,指出材 料从哪些角度分析“甲午中日战争, 中国战败的原因”? 历史假设:当时中国君明臣贤、装备精良 北洋舰队军纪严明。中国能战 胜日本吗? 日方:一是如果海战获胜,取得制海权,陆军就长驱直入……;二是如果海战胜负未决,海军尽可能维持朝鲜海峡的制海权;三是若海战失败,则撤退朝鲜陆军,海军协防日本沿岸。 中方:战前,李鸿章电令北洋舰队“不得出大洋浪战,致有损失”,“保船勿失,只在渤海湾游弋”…… ——黄克武《从“海防”到“海权”:甲午战争的省思》 缺乏“制海权”思想 材料二:中日军事机构对比图 军事体制落后 材料三:中日“海军统帅”对比 中方:北洋提督丁汝昌出身骑兵。转行后的丁汝昌不肯也不能悉心求进(始终不懂英文的他如何能真正入行,且不说主动争取新知)。 日方:司令伊东祐亨同样是陆军出身,却能说流利英语,善与欧美各国驻远东海军司令交流,兼通晓海军事务。 指挥者军事素质低下 材料四 中日舰队力量对比 装备更新滞后 美国人马汉于《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一书中强调:海权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国运兴衰。 缺乏“制海权”思想 日本:甲午战争爆发后,日本在海外的侨民争相传阅战争公报为战争募捐,学生自发组织起来军训,立志随时准备回国参战。即便生活贫困的人也还是从口中省出十个八个梅干钱捐献给前线的士兵。 中国:1895年日军攻击台湾,渔翁岛百姓派代表(向日军)“哀求宽大施恩,垂怜拯救”…… 甲午战事期间,未见举国同仇敌忾、反割台斗争时也未见呼应;19世纪后期,中国人的反侵略斗争更多的目的是——守乡守土,非保国家。 民众的国家、民族意识淡薄 义和团揭帖: 口头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