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六中2015-2016年度高二上学期第九周自主学习材料语文试题附解析.docVIP

山东省淄博市六中2015-2016年度高二上学期第九周自主学习材料语文试题附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东省淄博市六中2015-2016年度高二上学期第九周自主学习材料语文试题附解析

2014级高二语文第9周用题 出题人:宋立倩 任教班级:9、10班 校审人:王娟 任教班级:7、8班 知识点体现 知识点 题号 字音字形 1 2 成语与词语辨析 3 4 名句默写《蜀道难》《登高》《锦瑟》 15 文言知识点“乃”“之” 10 第I卷 (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2题。 长长的山道上很难得见到人。……最后在霹雳石边上见一位蹲在山崖边卖娃娃鱼的妇女。曾问那位妇女:整个山上都没有人,娃娃鱼卖给谁呢?妇女一笑,随口说了几句很难听懂的当地土话,像是高僧的偈语。色彩斑斓的娃娃鱼在瓶里不动,像要从寂寞的亘古(停驻/停伫)到寂寞的将来。 山道越走越长,于是宁静也越来越纯。越走又越觉得山道修筑得非常完好,完好得与这个几乎无人的世界不相般配。当然得感谢近年来的悉心(修缮/修葺),但毋庸质疑,那些已经溶化为自然景物的坚实路基,那些新桥栏下石花苍然的远年桥礅,那些指向风景绝佳处的磨滑了的石径,却镌刻下了很早以前曾经有过的繁盛。无数的屋檐曾从崖石边(伸/飞)出,磬钹声此起彼伏,僧侣和道士们在山道间拱手相让。 1.文中加点的词语读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偈语 (jié) 斑斓 B、亘古(gèn) 质疑 C、镌刻(juān) 桥礅 D、磬钹(bó) 拱手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停驻 修葺 伸 B、停伫 修缮 飞 C、停驻 修缮 伸 D、停伫 修葺 飞 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把一生奉献给核事业、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的科学家林俊德,临终前交待:把我埋 在马兰 。 B.幸福是什么?很多人都在谈。但是谈着谈着,却忘记了该如何幸福? C.“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习主席访问韩国讲到国际合作时说,“我们要注重利, 更要注重义”。 D.亲子关系,作为一种长久、亲密的关系,需要我们用心,用智慧,用知识和理论去 经营。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剧院再现世界经典《攻瑰骑士》,中外著名歌唱家,优美的圆舞曲旋律,为 观众演绎了这段维也纳的玫瑰奇缘。 B.全场比赛,詹姆斯贡献39分7个篮板6次助攻,但任凭一己之力还不足以挽救球队 的命运。 C.没有哪个民族像中国古人那样玩味闲的情致与逸的疏放:坐茂林,观佳夕,诗酒棋 书,含英咀华,闲情不尽。 D.在两会上,针对几个热门提案,代表、委员们就提案办理工作如何产生实效等相关 问题姑妄言之。 A.法国民航安全调查分析局(BEA)方面称,他们从德国之翼航空公司失事的A320空客机驾驶舱录音记录仪中取到了可用的录音资料,确定客机未发生爆炸。 B.那种借口以反腐会阻碍经济发展,引发社会不稳定为名,主张反腐应适可而止的观点极其有害,因为反腐事关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 C.我们希望通过举办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与坚守,避免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D.未来12天中,来自五大洲的近3700余名青年运动员将在竞技场上挑战自我,追求卓越,在文化教育活动中加深理解,收获友谊。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万物一齐”与“物之不齐” 李智福 ①庄子与孟子同是战国中期人,同为思想巨擘,他们对“物之齐否“持两种完全相反的态度。庄子提出“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万物一齐,孰短孰长”的观点,孟子则针锋相对地提出“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命题。形式上,“万物一齐”与“物之不齐”是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二者歧见之大,归本于哲人对世道人生不同的关怀方式和迥异的观照态度。 ②庄子不是将万物强定为一尊,而是以承认“万物之不齐“为前提的,这种“齐”意味着承认一切存在皆有合法性、合理性。章太炎说:“齐其不齐,下士之鄙执;不齐而齐,上哲之玄谈。”正是此意。庄子因“不齐”而走向的“齐’’,是一种平等的眼光和宽容的胸怀,对差异的包容,对弱势群体、少数群体、独异个体的尊重,这与《中庸》所说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近似。同时,当他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天地万物时,齐万物,一生死,生命也从高下区分的利益焦灼中悬解了出来。另外,庄子认为“齐物”的初始图景是人类未开化时的“至德之世”,那个时候,“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庄子对“至德之世”的呼唤渗透着浓浓的诗人之乡愁意识和哲人之批判精神,警醒着人类不可妄自尊大,时时需要反省。 ③孟子没有像庄子那样悉心去论证“物之齐否”,而是用一句常识之语“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对提倡“君臣并耕”的农家学派展开批评。当时,农家学派之许行从楚国到滕国传道,宋国的陈相、陈辛兄弟闻风而来,尽弃前学,从师许行。陈相将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