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护理方案.doc

12-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护理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2-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护理方案

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护理方案 (试 行)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湿瘀阻滞证:大便溏烂不爽或粘液便,或见便下鲜红或暗红血液,或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脘闷纳少。舌质偏暗或有瘀点、瘀斑,苔白厚或腻。 (二)肠道湿热证:腹胀腹痛,大便溏泻,或粘液便,泻下不爽而秽臭,或有便血,或大便秘结,兼口渴喜饮,小便黄,肛门灼热坠胀,舌质偏红,舌苔黄腻。 (三)气滞血瘀证:脘腹胀闷疼痛,或有刺痛,便秘、便血或大便溏烂,或有痞块,时消时聚,舌质偏暗或有瘀斑。 (四)脾虚夹瘀证:见腹痛隐作,大便溏薄,便血色淡,神倦乏力,面色萎黄,纳呆,或畏寒、四肢欠温,舌质淡胖而暗,或有瘀斑、瘀点。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腹痛 1.密切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发作时间及诱发因素,腹部剧烈疼痛时,注意观察患者神志、血压、心率变化。 2.疼痛发作时,宜卧床休息。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中脘、天枢、胃俞、关元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大肠、脾、胃、神门、交感、腹、内分泌等穴。 5.遵医嘱穴位注射,取天枢、三阴交、足三里等穴。 6.遵医嘱艾灸,取关元、天枢、大肠俞等穴。 7.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大肠俞、天枢等穴。 8.遵医嘱红外线照射,取神阙、天枢、关元、气海等穴。 (二)泄泻 1.观察大便的频率、次数、颜色、性状等,观察是否有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发生,并及时报告医师。 2.保持肛门及会阴部的清洁,便后用软纸擦拭,用温水清洗。 3.遵医嘱艾灸(回旋灸)腹部,取神阙、中脘、天枢、关元、气海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小肠、大肠、胃、脾等穴。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天枢、神阙、关元等穴。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大肠俞、天枢等穴。 (三)便秘 1.餐后1~2小时可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 2.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天枢、上巨虚、大肠俞等穴。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大肠、直肠、脾、皮质下、便秘点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 2.穴位注射(详见附录2)。 3.艾灸(详见附录2),回旋灸:以神阙为中心,上、下、左、右旁开1~1.5寸,时间5~10分钟。 4.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5.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6.红外线照射:运用红外线在相应穴位进行照射,探头距离患者皮肤30cm,每次照射30分钟。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腹痛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 2.减少增加腹压的姿势,如下蹲、屏气。不宜久坐、久立、久行和劳累过度。 (二)饮食指导 1.湿瘀阻滞证:宜食行气化湿的食品,如陈皮、薏苡仁、姜黄,少食马铃薯、汽水等。忌食生冷油腻的食品。 2.肠道湿热证:宜食清利湿热的食品,如白萝卜、荸荠、蒲公英、百合、马齿苋等,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的通畅。忌食辣椒、酒等。 3.气滞血瘀证:宜食补脾理气的食品,如柑橘、姜、海带、白萝卜、桃仁。少食甘薯、芋艿、蚕豆、栗子等容易胀气的食品。忌食冷饮、雪糕。 4.脾虚夹瘀证:宜食健脾理气的食品,如山药、瘦猪肉、羊肉、白扁豆等。忌食生冷油腻的食品。 5.指导便秘患者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平时可饮蜂蜜水,保持大便的通畅。 (三)情志调理 1.患者出现情绪烦躁时,使用安神静志法,指导患者闭目静心全身放松,平静呼吸。也可指导患者通过适当运动、欣赏音乐、书法、绘画等移情易性,保持乐观开朗情绪。 2.鼓励病友间多沟通交流疾病防治经验,提高认识,增强治疗信心。 五、护理效果评价 附: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医院: 科室: 入院日期: 出院日期: 住院天数: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ID: 文化程度: 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 否□ 证候诊断:湿瘀阻滞证□ 肠道湿热证□ 气滞血瘀证□ 脾虚夹瘀证□ 其他: 一、护理效果评价 主要症状 主要辨证施护方法 中医护理技术 护理效果 腹痛□ 1.活 动□ 2.饮 食□ 3.深呼吸/放松术 □ 4.其他护理措施: 1.穴位贴敷□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2.耳穴贴压□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3.穴位注射□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4.穴位按摩□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5.艾 灸□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