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第2章发展心理学理论观描述.ppt

  1.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发展心理学 理论观 第二章 发展心理学理论观 第一节 毕生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 第二节 精神分析观 第三节 学习观 第四节 认知发展观 第五节 进化观 第六节 背景观 第七节 毕生发展观 第一节 毕生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 先天与教养的关系 发展的主动性与被动性 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第二节 精神分析观 弗洛依德的理论 埃里克森的理论 关注个体内部 引例:马里索6岁的时候,经历了一场血腥的摩托车事故——这或许是她的父母告诉她的,因为她对这场车祸并不存在有意识的记忆。然而,现在24岁的她却很难维持与他人的关系,她的心理医生认为,她现在的问题源于那场车祸。 观点聚焦:寻找这种联系看起来有些牵强,但这并非不可能,拥护者认为:很多行为是由人们无意识或无法控制的内驱力、记忆和冲突所激发的。这种内驱力可能源于儿童期,并且会影响人的一生。 弗洛依德的理论 弗洛依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和心理学家,根据其对病态人格进行的研究提出了人格及其发展理论,这种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提出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 (一)弗洛依德的人格理论及人格发展观 在弗洛伊德的早期著作中,心理结构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部分,其中潜意识主要被解释为压抑的愿望与本能冲动,前意识是平时并未被意识但随时可以进入意识的观念。 在他的后期著作中,弗洛伊德将人格划分为三个部分,分别称为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 本我是出生时人格中不成熟,无组织的部分。它代表与饥饿、性攻击和非理性冲动相关的原始内驱力。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追求的目标是满足的最大化和压力的缓解。 自我是人格中理智的部分,作为外部世界和本我的缓冲器。自我遵循现实原则,其机能是抑制原始本能冲动,从而维持个体的安全,并帮助个体融入社会。 超我代表个人的良知,用来判断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超我在个体五六岁时开始发展,从父母、老师、重要他人那里习得而来。 (二)弗洛依德的心理发展阶段说 知识栏:俄底普斯情结 俄底普斯情结:弗洛伊德认为前述的2个阶段,力比多主要贯注于自体的各部位获得肉体快感,他称之谓“自体性欲满足”或“原始性自恋”。在此之后,力比多则转移贯注于外界对象,开始他“恋”,首先目标是家庭内的异性亲长。弗洛伊德对此命名为俄底普斯情结,又名子恋母(仇父)情结。 该名称引自著名希腊悲剧《伊迪帕斯王》的故事:俄底普斯原是底比斯国王与年青皇后柔卡斯塔的儿子,生后神谕,该子长大后会弑父娶母,因此国王命人将其抛弃于山野。幸被牧羊者救去,献给无子的邻国国王。该国国王视其如已生,将他抚养成人,并准备将王位传给他。俄底普斯在受命前又获神喻,内容同前,因此深感恐惧不安而出外逃离。路遇其父,发生冲突,在互不相识下将其父杀死。后来又除掉底比斯境内的恶魔,受到底比斯人民拥戴成为新国王,娶其生母为妻,生下二女。后来底比斯连续遭受天灾,经过祈祷后神喻,并据此进行详细调查,俄底普斯最后发现自己即是杀害前国王(生父)的凶手,而妻子柔卡斯塔则是自己的生母。柔卡斯塔在羞愤下自杀,俄底普斯则自感罪恶深重,自残双目后,携两女流亡他乡。 弗洛伊德将“子恋母情结”命名为俄底普斯情结,并将“女恋父”情结命名为“伊莱克拉特情结”,亦称“女伊迪帕斯情结”。 他认为这种情结在儿童性心理发展过程中是普遍存在的。这种情结被压抑于潜意识内,以后不但可表现为母—子或父—女间的乱伦(性变态),而且还可能成为各类精神疾病(包括神经症、精神分裂症与内源性抑郁症)及其症状表现的心理根源。中国学者认为,反向的俄底普斯情结(即“母恋子情结”或称“柔卡斯塔情结”)是导致婆媳不和的心理根源之一。由于婆母潜意识地要独占对儿子的爱,是导致封建社会中“孔雀东南飞”与“钗头凤”这类悲剧的主要原因。 埃里克森的理论 埃里克森(1902----1994)(又译作埃里克·H.埃里克森),是位人类学家,是新精神分析学说的重要代表人物,曾师从于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他的关于心理动力即本能的观点是和弗洛伊德比较一致的。 与弗洛依德不同,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既考虑到生物学的影响,也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他认为在人格发展中,逐渐形成的自我过程,在个人及其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起着主导的和整合的作用。 第三节 学习观 行为主义 社会学习理论 关注可观测的行为 引例:艾丽莎﹒希恩3岁的时候,一只很大的狗咬伤了她,结果缝了几十针,并做了好几次手术。自从那以后,每次她看到狗时都会浑身冒汗,再也不喜欢身边有宠物相伴了。 观点聚焦:不需要深入考察无意识过程的机制,认为理解发展的关键是观察行为和环境刺激。如果知道刺激是什么,我们就可以预期行为。关注点是后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