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年段习作指导.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高年段习作指导

中高年段“积累与习作” 第二学段(3—4年级)习作目标中的关键语句: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语句;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第三学段(5—6年级)习作目标中的关键语句: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习作有一定速度。 分享习作 修改习作 每学期一开学发完新书,先让学生了解各单元的主题和习作,选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题目完成。可以查阅资料、借鉴范文。借用语言时要反复琢磨和上下文是否连贯,不要让人读了,感觉是孔雀的头和尾巴安在了老虎身上。学生选的习作内容肯定不尽相同,每天课前,我只要宣布一下,某某同学完成了习作几,哪位同学想借阅?看后,请签上你的名字和建议。最好能和作者面谈你的建议,然后一起商量修改,改后再给老师看。给学生提供交流习作的平台和练习修改习作的机会。大多数学生对修改自己的习作不感兴趣,对修改别人的习作兴致盎然,因为中国人习惯于对自己的毛病视而不见,睁大眼睛去挑别人的毛病。这样的不良习惯,我没能力改变时,就加以利用——给学生一篇篇别人的习作,让其挑毛病时同样是在练习修改习作。学生在修改了别人的篇篇习作后,可能是不想把自己的毛病留给别人指出,反倒完成每篇习作后,能认真地读一读,改一改。 结合课文 学习写法 如学完《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组织学生开展吹画活动。学生在洁白的纸上,滴一滴墨水,用嘴吹出各种美丽的图案。正当学生兴高采烈地欣赏自己的杰作时,我组织学生重读文中句段:“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刺儿,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 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然后让学生学习作者用排比、比喻的手法来描述吹出的画面。一位学生这样写道:“你看,有的吹出活灵活现的大蜈蚣,密密麻麻的脚多让人害怕;有的吹出了高大的长颈鹿,伸长着脖子仿佛要呼唤同伴;有的吹出了美丽的蝴蝶,好像在花丛中舞来舞去;还有的吹出了活泼可爱的小鸟、小龟、小狗、小猫……”这几个排比句把一幅幅形象生动的画面展现在读者眼前。如果教师常根据课文中的典型句段,经常设计一些简单有趣的活动,然后让学生模仿着写,学生一定会对随文练笔感兴趣。 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思想保守。[案例]一个三年级农村孩子的习作:《我的理想》----“我的理想是变成一条狗” “阿爹还没走的时候,他对我说,你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做个科学家;阿妈却要我长大做个公安,说这样啥都不怕。我不想当科学家,也不想当公安。我的理想是变成一条狗,天天夜里守在家门口。因为阿妈胆小,怕鬼,我也怕。但阿妈说,狗不怕鬼,所以我要做一只狗,这样阿妈和我就不怕了……” 老师在作文上打了个“×”,并写:“这也叫理想?这也叫作文?” 对低中年级孩子的习作而言,我认为可以不必成文。在上述案例中,在老师的眼里,“变成一条狗”的理想显然“不远大”,“思想境界不高”。而且这样絮絮叨叨的,似乎也不符合作文的“规范”,因此就有了“这也叫理想?这也叫作文”的批语。教师没有看到孩子在习作中表达的真情实感,没有感受到孩子内心深处的渴望,因而没有给孩子应有的肯定、鼓励和安慰,一个“×”,否定了孩子的理想,否定了孩子的情感,也泯灭了孩子用习作表白心声的热情。习作是学生生活的直接反映,习作是学生心灵的真实再现,有什么样的生活体验就会有什么样的习作。尽管我们谈起小学作文教学时都会讲“要引导自由表达,鼓励孩子做真人、写真事、抒真情”,但过于强调习作的思想性、技术性,这些在我们的思想深处扎了根。我们常常在不经意之间用之作为衡量学生习作的标准,在不自觉中忽视了学生生活的独特性和习作的个性。 2、习作教学定位太高。具体表现为:(1)超习作——习作就是学习习作,有的教师和家长则要求学生不用学就天生写出好文章,是一个“小文学家”。这种过高的期待使得学生的习作由于长期得不到教师和家长的认可而丧失习作的兴趣和自信。我们好多教师既是教师又是父母。试想,当您的孩子牙牙学语时,我们何曾要求过“吐词清晰、语言生动甚至出口成章等”?哪怕孩子发出一个模糊不清的发音,我们都是那样激动欣喜?如果当时我们用高要求来强调孩子的说话,恐怕孩子一辈子也开不了口了。我觉得这个道理是相通的。当前我们的习作教学就存在着这一“超习作”的现象。(2)超阶段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