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对外放比较_国际贸易与FDI的视角.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印对外放比较_国际贸易与FDI的视角

 中印对外开放比较 ———国际贸易与FDI的视角 于 蕾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 200020)   内容摘要:中国、印度同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大国,并先后走上改革开放的发 展道路,尤其是经济全球化时代以来,两国凭借吸引外资、发展对外贸易,深入参与世界经 济发展,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飞跃,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模式。本文将通过 FDI和国际贸易的视角,对中国、印度对外开放参与世界经济发展的阶段、特点、趋势、实 质等进行比较和评析,并总结中印参与国际分工后发展模式的异同。 关键词:中印对外开放 FDI 国际贸易 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309(2008)12-0052-011 收稿日期:2008-11-04 一、贸易、FDI: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分工的途径   跨国公司的全球产业转移和分工为后发国家参与世界经济实现经济腾飞提供了重要发展机 会。从二战后期到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产业革命的发展,产生了新的技术和市场,发达国家的 产业结构不断得到升级,在本国内不再具备竞争优势的产业就有了对外转移的必要性,世界产业结 构大致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转移和调整,而伴随着每一次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都有后起的国家和 地区抓住经济发展的机遇,实现国家经济的腾飞,改变着世界经济格局,如20世纪50年代国际产 业转移成就日本的崛起;20世纪60年代国际产业转移实现亚洲“四小龙”腾飞;20世纪70、80年代 国际产业转移实现东盟的发展。 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由于新经济的兴起和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发达国家深化本国产业结 构的调整,加快将劳动密集型甚至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兴起世界范围内新 一轮产业转移的浪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继续加快。在这一轮产业转移中,新兴国 家如“金砖四国”(指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把握了发展机遇,通过大量吸引外资,并开放国内市 场参与全球贸易发展,承接跨国公司产业链条的转移和全球布局,通过国内劳动力、自然资源等与 跨国公司资本、技术资源的融合,促使本国限制要素流动和发挥效率,通过参与全球经济发展实现 本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中国、印度同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大国,先后走上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尤其是经济全 球化时代以来,两国凭借吸引外资、发展对外贸易,深入参与世界经济发展,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飞 跃,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模式。两国在参与世界经济过程中有很多相识之处,都是利用 —52—·上海经济研究·                           2008年第12期了跨国公司的全球产业分工,分别参与全球制造业和IT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并先后被称为“世界 工厂”和“世界办公室”;但同时由于两国经济发展基础、制度环境等因素的差异,在对外开放道路上 也有很多差别。但毫无疑问,经济全球化、跨国公司价值链分工以及全球产业转移是中印两国能够 获得快速发展道路上不可或缺的条件。 但是需要引起关注的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由于跨国公司的作用及资源的全球流动,一国 的出口产品可能不是“本国企业”生产的,而是外国甚至进口国跨国公司的分支机构生产的;出口产 品不仅使用了进口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甚至大部分来自进口、来自最终产品进口国的进口,作为跨 国公司生产基地的发展中国家贸易总体上呈现出“大出大进”的特点。以中国为例,除了被用来作 为全球贸易通道的岛屿如英属维尔京群岛外,来自东亚的中国香港、韩国、日本、新加坡和中国台湾 对中国的投资一直居于前列,这些国家和地区通过把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大陆,将原先他们对美 国、欧洲的出口产业转移到中国大陆生产,造成中国大量贸易顺差的产生。如2006年中国对美国 贸易顺差为1443亿美元,而对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及东盟有1539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见表1),充 分显示了在东亚和美国的贸易中,中国只是承担了加工组装的角色,但是巨额的贸易顺差却记录在 中国的账面上。①  表1中国同美国及东亚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2006年)单位:亿美元 国家/地区出口额进口额净出口额 美 国2034.7592.11442.7 日 本916.41157.2-240.8 韩 国445.3897.8-452.5 中国台湾207.4871.1-663.7 东 盟713.2895.3-182.1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海关进出口统计整理。 二、中印对外贸易比较②   与印度相比,中国从1978年最早开始改革开放,致力于改革经济体制和调整经济结构,同时, 中国也最先认识到全球化给国内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并积极加以利用,大力引进外资和开展外贸。 而印度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开始了在“华盛顿共识”框架下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 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与中国相

文档评论(0)

14441686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