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拓展学生思维的最有效方式.doc

数学课堂中拓展学生思维的最有效方式.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数学课堂中拓展学生思维的最有效方式

数学课堂中拓展学生思维的最有效方式 姓名:张瑞娟 工作单位:灵宝市阳平镇阳平街小学 联系电话电子邮箱:yangpingj@126.com 数学课堂中拓展学生思维的最有效方式 灵宝市阳平镇阳平街小学 张瑞娟 思维意识是思维组织经过潜意识思维和有意识思维产生的,指挥思维组织对感知组织获得的知识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处理,以获得处置客体的意识,为主体进一步实施处置客体的行为做好准备工作的意向、方案、方法和命令。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思维对于学生而言只是客体的一种存在形式,数学知识的获得离不开这种客体的思维方式的拓展,为学生创造联想和想象的条件是拓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最有效方式,下面我就数学教学具体实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拓展学生思维的最有效方式 联想是与表象的相似因素有关,由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 改造形成新的形象,或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形成有关事物的形象。前者是创造性想象,后者是再造性想象。联想和想象都是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人脑运用形象(表象)进行的思维。表象是形象思维的元素,形象思维本质上就是表象的运动 变化和改造。表象的运动变化和改造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分解、组合。它是表象活动的开始,是形象思维的基本形式。如教学义务教材第一册拼组图 形,让学生从所给的图形中,剪出基本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再把这些基本图形拼成教材上的蝴蝶、帆船、汽车、小人图。这里“剪”是表象的分解,“拼”是表象的组合。我们可借助分解与组合的方法,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而表象的丰富性,分解、组合的多样性,正是形象思维丰富和灵活的基础。 第二个层次:类比、联想。它是形象思维展开的形式,和表象的分解组合紧密相联。自然界的事物在其形 态结构、运动方式诸方面存在着大量的相似之处。而类比就是运用事物的相似性比较其异同,抓住事物的特征 和本质属性的思维方法。联想是类比的发展。如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后,通过联想发现长方形和正方 形可以看成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而正方形又是特殊的长方形。联想时,学生在头脑中要找出上述几种图形的联 系与区别,这实质上就是先利用表象进行分解,然后再利用表象的组合,把分解出来的异同点进行综合,找出 它们的共同特征和本质属性。 联想一般可分为类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三种。类似联想是因事物的外部特征或性质类似,由一事物而想起另一事物。接近联想是由一事物想起空间上或时间上与之相接近的事物。对比联想是由某一事物的感知或回忆引起和它具有相反特点的事物。 第三个层次:想象。它是形象思维的高级形式,是思维的一种升华。想象综合了分解、组合、类比、联想等思维方法,对表象进行加工改造。 二、能力的培养 (一)联想能力的培养 联想是发散式的思维,运用联想可以增强记忆,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 1.引发类似联想,促进知识的迁移。旧知往往是学习新知的原型和基础,我们可以抓住契机引发类似联想,促进知识的迁移。如教学现行教材六年制第十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时,通过图形的直观感知,得出:3/4 =6/8=9/12,再观察分子、分母的变化情况,学生逐步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但往往把“0除外”丢了。这时可以及时启发学生从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原型中展开联想,发现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的分 子、分母同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必须补上“0除外”,否则这一性质不能成立,从而使学生深刻地理解 了分数的基本性质。 2.诱导接近联想,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如义务教材五年制第八册梯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学会平行 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可以引导学生联想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来计算它的面积,总结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3.培养对比联想,训练逆向思维。有些教材内容本身具有可逆性质,如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的相互关系等。教学时分析知识的可逆结构,实际上就是为学生进行对比联想打基础。 如教学乘法分配律,当学生掌握了(5+3)×4=5×4+3×4时,不仅让学生练习(5+3)×4 =_×_+_×_;9×(4+6)=_×_+9×_。还可让学生填下面的方框。 5×4+3×4=(5+3)×□; 5×4+3×4=□×(□+□)或者设计趣味练习: △×(□+○)=_×_+_×_;△×□+○×□=(_+_)×_。 思维的灵活性与可逆联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掌握了知识的可逆性,再经过训练,思考问题时,不仅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