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论船舶优先权的物上代位性.pdf
第 17卷 中 国 海 商 法 年 刊 . VD1.17
2007年1月 Annual of China Maritime Law Jan.2007
[文章编号] 1003.7659.(2006)01.0085.16
论船舶优先权的物上代位性
傅廷中,王文军
(清华大学 法学院,北京 100084)
[摘 要] 针对现行《海商法》不承认船舶优先权具有物上代位性这一
特性,运用立法论的基本观点,剖析了《海商法》关于船舶优先权的规定所
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这一制度的基本构想。
[关键词] 船舶优先权;物上代位性;立法论
[中图分类号] DF961.9 [文献标识码] A
一 、 引 言
本文所说的物上代位性,是指用作债权担保的物灭失,而其交
换价值仍然存在时,担保物权即移存于该交换价值之上而继续存
在的一种属性,此种属性是担保物权制度的通性。①就目前国内多
数学者的观点来看,船舶优先权属于担保物权的一种,因而,也应
该具有物上代位性。但是,反观法律条款本身,船舶优先权却不具
备这样的属性。很显然,这与担保物权的理论是不相符的,故笔者
认为,应该从理论上加以理顺。
[收稿日期] 2006.12.18。
[作者简介] 傅廷中(1953一),男,辽宁铁岭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E.mail:tawftz@mail.tsinghua.edu.cn
① 谢在全.民法物权论(下册)[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538—540
86 中国海商法年刊 第17卷
二、关于船舶优先权法律性质的再分析
从理论角度而言,法律解释的终极目标是探求法律在当今的
规范性意义①,这种探求的捷径当然是研究立法者在起草法律时
的初衷。然而,遗憾的是,这条路径在研究船舶优先权的性质方面
是行不通的,因为《海商法》的起草者在起草法律时对船舶优先权
的法律性质并不明确。我国的著名海商法专家、《海商法》起草小
组的主要成员朱曾杰先生即曾指出:《海商法》既没有提到船舶优
先权的属性是担保物权,也没有提到它属于优先债权,这种做法是
为了不介入上述争议。②从这一解释当中可以看出,在起草《海商
法》的过程中,起草者们显然是有意回避了船舶优先权的定性问
题,至少是在客观上没有提及这一问题,所以,我们不能奢望从立
法者的态度上来判断船舶优先权的性质。既然如此,就只能运用
文义解释和体系解释两种方法来分析。用文义解释的方法来分析
《海商法》第21条和第27条的规定可以看出,船舶优先权既区别
于海事请求权而又从属于海事请求权,这一点恰好符合担保物权
的特征。从体系解释的角度而言,船舶优先权之所以被列入船舶
一 章并与船舶所有权和船舶抵押权并列,在客观上已经十分明显
地反映了起草者将船舶优先权视为担保物权的主观倾向。
从实际情况来看,一种法律制度的属性通常是蕴藏于法律条
文之中,需要通过立法解释 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加以阐述,并非
要在法律条文中用详细的文字去解释。从这个意义上说,在目前
条件下,对船舶优先权的性质加以判断,重点不是探询法律起草者
在当初的态度如何,而只能立足于法律条款本身。从这个意义上
说,将船舶优先权认定为担保物权并非没有理论依据。
① 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M]陈爱娥,译.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6:
225.
② 交通部政策法规司交通部法律事务中心.《海商法》学习必读[M],北京:人民
交通出版社.1993:54.
2006年 论船舶优先权的物上代位性 87
三、从解释论看船舶优先权的物上代位性
我国《担保法》第58条规定:“抵押权因抵押物灭失而消灭。
因灭失所得的赔偿金,应当作为抵押财产。”第73条规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