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跟祖父学诗(第3、4课时).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跟祖父学诗(第3、4课时)

姚集小学 深钻教材 精解课标 资源整合 教 师 电 子 备 课 忙于课前 精于课中 思于课后 学 科 语文 年 级 六(四) 任课教师 肖玉秀 二0一四年秋 姚集小学 六 年级 (四) 班 语文 学科电子备课设计方案 备课序号(节数): 3、4 主备教师 孟平华 协备教师 肖玉秀 教学内容 2、跟祖父学诗 课型 讲读课文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学会8个生字。积累文中出现的古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跟祖父一起学诗的情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跟祖父学诗的快乐。 4、联系上下文,感悟诙谐语言的妙处,并学习仿写这样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感受“我”童年跟祖父学诗的快乐时光,在文字中找出能体验“我”快乐的语句。 2、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来体会“我”的童真、顽皮、可爱与快乐。 3、找出“我”跟祖父学诗感觉如此快乐、有趣的原因,体会爷爷是一个幽默、慈祥的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够通过理解课文、朗读课文体会作者今天能走上文学之路,是与祖父教她吟诵古诗有着密切联系的。以此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瑰宝——古诗,自觉在课外多读、多积累古诗。 教学重、难点 1、能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跟祖父一起学诗的情景。 2、体会“我”童年生活的有趣与快乐,感受少年真挚的情怀。 3、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跟祖父学诗的快乐。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跟祖父一起学诗的情景。 初步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修改方案及教学随感 一、释题激趣,创设语境。 1.师: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请你们说说有什么收获? (1)交流生字读音。 (2)课文中出现的诗句意思和诗的题目、作者等知识。 (3)知道作者是萧红,课文节选自她的《呼兰河传》。 2.师:在《呼兰河传》里,萧红用大量的文字提到祖父,尽力捕捉她和祖父在一起的细节。为什么萧红对祖父念念不忘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跟祖父学诗》,看看作者童年跟祖父学诗的情景,去体会她与祖父在一起的感受。 3.板书课题:《跟祖父学诗》 4.学生读课题。 5.师再读课题,读完后提问。 师:老师读完课题有很多疑问,作者跟祖父怎么学诗呢?学诗时的心情怎样?你们能告诉老师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你们喜欢这篇课文吗?自由读一读吧!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 2.指导生字: ①“衰”是翘舌音,“鹂”读第二声不读第四声。 ②“瑶台”的“瑶”“遥远”的“遥”区分开。 ③“啼”字上面不是“立”“沥”的第六笔是横折钩,不是横折。“衰”字下面是衣的一部分,不要少了一撇。 3、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自主学习,批画思考。 (1)师:请大家默读课文,围绕老师的疑问,边读边思考,并在书 上勾画相关的重点词句,批注自己的体会。 (2)学生读课文,师巡视辅导。 2.相互交流,感悟情感。 (1)师:作者是怎样跟祖父学诗的呢?你是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交流,并在读中感悟,教师相机引导。 预设: a.“祖父教我读《千家诗》,但没有课本,全凭口头传诵,祖父念一句,我就念一句。” b.“念了几十首之后,祖父开讲了。” c.“但从此再读新诗,一定要先讲,没有讲过的也要重讲。” (2)师:你能用一个词概括作者在童年跟祖父学诗时的感受吗? 预设: 快乐、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幸福、无拘无束…… 三、顺学指导,直奔重点。 师:作者用了一组美好的词语表现了作者童年跟祖父学诗的欢乐。实际上,这也是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你们觉得文中哪些地方最能表现“快乐”呢? (1)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交流,在读中感悟,教师相机引导。预设: a.早晚念。抓住“早晨……晚上……半夜醒了……”进行交流。(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可以看到作者童年念诗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表现了作者读诗的经常性。) b.大声喊。抓住“跟着喊”、“比祖父声音更大”、“房盖被你抬走了”,“照样地喊”、“乱叫”、“瞎念”、“满口的大叫”等进行交流。 (“喊”“更”充分体现出童年的作者学诗的兴趣浓厚,以及小时候的天真、顽皮。引用祖父的“警告‘房盖被你抬走了’”用夸张的语言再次点明作者的声音之大,也饱含了祖父对作者无限的疼爱。“照样地喊”习惯成自然,不分白天黑夜,都在喊。“乱叫”更能反映出儿童的天真活泼。) c.喜爱听。抓住“很好听”、“真好听”、“多好听”、“越念越觉得好听,越念越有趣味”等进行交流。 (“真好听”、“多好听”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