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总论药学.pptVIP

微生物总论药学.ppt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微生物总论药学

溶菌周期 A A, 噬菌体的增殖周期; B, C, 细菌细胞壁上的噬菌体; D, 噬菌斑 (二)溶原周期 温和噬菌体 感染细菌后不增殖,将核酸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随着染色体基因的复制而复制,并可传到子代细菌中去的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 2. 前噬菌体 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核酸 3. 溶原性细菌 染色体上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 前噬菌体和溶原性细菌 第五节 基因转移与重组 一、转化 受体菌直接摄取了游离的DNA片段,并与之整合,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过程 小鼠体内肺炎链球菌的转化试验 2R 注射 小鼠 不死亡 3S 小鼠 死亡 分离培养 3S(死) 小鼠 不死亡 + 小鼠 死亡 + 3S DNA 小鼠 死亡 分离培养 Oswald Avery Frederick Griffith 二、接合 两个细菌互相接触,一个供体菌通过性菌毛直接将DNA转入到受体菌,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过程 F+ + F- ? F+ + F+ F+ F- F+ F+ 三、转导 以温和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菌DNA片段转移到受体菌,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过程 噬菌体DNA 细菌DNA 整合 未整合 流产转导 完全转导 普遍性转导 gal bio λ gal bio λ gal bio λ 正常脱离 断裂再接 gal bio gal bio gal bio 断裂再接 局限性转导 偏差脱离 四、噬菌体转变 前噬菌体本身作为基因与染色体整合 无毒的白喉杆菌 产毒的白喉杆菌 4. 衰退期 活菌数下降 培养时间 细菌数的对数 活菌数 总菌数 第三节 细菌的代谢 一、分解代谢 糖发酵试验 不分解: - 产酸: + 产酸产气:? 葡萄糖 乳糖 麦芽糖 甘露醇 蔗糖 大肠杆菌 ? ? ? ? ?/- 2. 甲基红试验 葡萄糖 丙酮酸 甲基红试剂 红色 (阳性) 大肠杆菌: + 3. VP试验(Voges-Proskauer test) 葡萄糖 2个丙酮酸 OH- 乙酰甲基甲醇 二乙酰 胍基 红色化合物 (阳性) 大肠杆菌: - O2 酶 4. 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枸橼酸盐作为唯一的碳源的培养基中生长 大肠杆菌: - 5. 吲哚试验 色氨酸 色氨酸酶 对2甲基氨基苯甲醛 玫瑰吲哚 大肠杆菌: + (阳性) 吲哚 吲哚试验 VP试验 甲基红试验 IMViC试验: I: 吲哚试验 M: 甲基红试验 V: VP试验 C: 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大肠杆菌 产气杆菌 I M V C + + - - - - + + 大肠杆菌IMViC结果( + + - -) 产气杆菌IMViC结果( - - + +) 二、合成代谢 1. 热原质 某些细菌产生的注入人或动物体内能 引起发热反应的多糖物质 特点: 耐热,高压蒸气灭菌不被破坏 意义: 污染药品引起发热反应 2. 毒素与侵袭性酶 致病物质 3. 细菌素 某些细菌产生的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 特点: (1)作用不强 (2)作用范围窄 4. 色素 鉴别细菌 5. 抗生素 少数几种 6. 维生素 VB、VK 第五节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正常菌群 正常人体的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寄生的微生物 菌群失调症 长期、大量、滥用广谱抗生素后导致的正常菌群比例失调而引起的临床症状 二、细菌的致病性 (一)毒力 1. 侵袭力 (1)荚膜: 抗吞噬、抗杀菌 (2)菌毛: 黏附作用 (3)侵袭性酶: 透明质酸酶分解透明质酸 链激酶分解纤维蛋白 2. 毒素 (1)外毒素(exotoxin) 某些细菌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分泌到菌 体外的毒性物质 特点: ①产生菌: 多数G+菌,少数G-菌 ②化学组成:蛋白质 ③理化性质:不耐热 ④毒性强 1 mg肉毒毒素能杀死2亿只小鼠 ⑤抗原性强 能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 能形成类毒素 类毒素: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失去 毒性,保留抗原性 ⑥作用 有选择性 作用: ①神经毒素 肉毒毒素、破伤风痉挛毒素 ②细胞毒素 白喉毒素 ③肠毒素 霍乱弧菌肠毒素 (2)内毒素(endotoxin) 某些细菌死后菌体裂解释放出来的毒 性物质 特点: ①产生菌: 多数G-菌,少数G+菌 ②化学组

文档评论(0)

panguo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