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义的差异:从费尔巴哈到马克思.docVIP

唯物主义的差异:从费尔巴哈到马克思.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唯物主义的差异:从费尔巴哈到马克思.doc

唯物主义的差异:从费尔巴哈到马克思   摘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出发点,而马克思主义关于唯物论的内容与费尔巴哈的唯物思想有着十分紧密地联系,通过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解读,进而分析两者之间的异同,将有利于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理解与把握。   关键词:费尔巴哈 马克思 唯物主义 提纲   费尔巴哈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有着十分密切地联系,前者是后者“唯物主义”思想的主要来源。但是马克思不是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内容的直接、生硬地照搬而是在批判地基础上予以继承。而这种辩证关系,深刻地体现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因而本文以《提纲》第九、十、十一片段为视角,特别是对第九片段的着重阐述,从而揭示马克思在唯物主义观点上对费尔巴哈思想的批判、继承与发展,进而加深我们对实践和人的本质的理解。   一、第九片段   原文: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能达到对单个人和市民社会的直观。   关于第九片段的表述可以进行拆分为两句话:1.直观的唯物主义是不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2.直观的唯物主义只能达到对单个人和市民社会的直观。我在此一一分析。   第一句话大概就是说直观的唯物主义是不以实践活动为立足点的。那么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到底是怎么样的呢?首先他承认人是有意志、依照目的活动的感性实体。而追求幸福是人的首要和基本的愿望,是追求自由的愿望,是意志自由。人不仅追求使他幸福的东西,而且也要克服、排除使他不幸福的东西。因此理性使愿望上升为意志。人借助工具、手段,力图实现自己的愿望,实现自己的思想、计划、方案等等。人的活动因此是有目的的活动。1.目的不是别的,正是一种意识观念。2.同时意志不应当停留在观念的范围内,而要通过活动“把它实现出来”。3.到这里会发现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与马克思的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但是问题出在了最后一步,即费尔巴哈认为人要把意志转化为实际,但是却没有真正的去行动,去实践,而是将“意志转化为实际的观点”永远的停留在了文本上。自此马克思揭示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内在的根本缺陷,即不理解实践的意义,因而不能正确地解决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更看不到主体基于实践基础上的能动性,因而在本质上是一种消极、直观的唯物主义。   接着是第二句话。第二句话有三个关键词,即人、市民社会和直观。要理解这句话必须先对概念有所界定。首先是人,人是一个既抽象又具体的概念,从抽线程度的轻重可以依次理解为具体的个人,一部分具体的人聚合而成的人群和抽象的人类。费尔巴哈关于人的学说中,既以感性实体的“人”存在,也以抽象的精神实体的“类”存在。其次是市民社会,市民社会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不同于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发展产生的市井社会。但是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这个词的概念是有所不同的。在封建体制内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在反对王权统治时,市民社会就是指与世俗贵族和神权贵族相对立的生活在城市中的第三等级群体,简而言之就是平民阶层,既包括资产阶级,也包括小资产阶级,甚至包括工人和贫民。而到了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以后市民社会就专指资产阶级或与资产阶级相类似的其他阶层(例如:在革命后依然保留大量封建财产的贵族阶级),从经济层面上分析,就是掌握生产资料的群体。最后是直观,直观相对立的概念就是抽象,我认为在这里理解为“抽象化”更为妥当。那么这句化最后就可以表达为直观的唯物主义只是对具体的个人的和“有产者”的具体的展现,没有经过抽象化的直观反映。因此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批判包括三点:1.阶级立场的问题;2.人的本质问题,即费尔巴哈虽然认为人是现实存在的感性实体,但强调的是自然属性的人,人的社会属性受到忽视,没有认识到“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3.唯物主义的研究层次的问题,没有继续深入。   总之,通过第九片段,马克思批判了旧唯物主义单纯从经验出发,把认识对象仅仅理解为外在于人的、感官直观的对象,而把人理解为单纯直观的、受动的存在,从而把人的认识活动理解为消极被动的“照镜子式”的直接映现活动,完全否认了人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否认了认识的能动性、辩证性。在此基础上,马克思进一步从实践观点出发,指出:人绝非单纯消极存在,对象也绝非仅仅是外在于人的客观,直观的对象。人首先是作为能动感性活动的存在,对象首先、而且从根本上首先是人的感性活动的对象,主体的对象。马克思通过批判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从而把实践观点引入了认识论,把认识论建立在实践观点之上。   二、第十片段   原文: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   第十片段实际上讲得就是一个阶级立场的问题,这里的“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是有指向性的,主要是指全世界的劳工阶层。因而可以表述为费尔巴哈的哲学是为“有产者”服务的,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