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传统欧洲城市到现代大都会
从传统欧洲城市到现代大都会2016年11月10日 来源:新京报 ?作者:王志章 19世纪该地区是铁匠和马贩们的聚居区,20世纪初百老汇地区剧院的兴起带动了时代广场的繁荣,1904年《纽约时报》总社迁移至此使其得名。百年来纽约广场的历史沿革与变迁亦浓缩着纽约这座城市的起落。20世纪70年代处于低谷期的纽约城市犯罪率飙升,失业率高,整个城市濒临破产,到处可见游行的人群、无所事事的失业者和乞食者。《纽约史》作者:富朗索瓦·维耶版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7月纽约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深深吸引着全球目光。今天的纽约不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城市帝国,而是被当代著名社会学家萨斯基娅·萨森(Saskia Sassen)赞誉为直接影响世界社会、经济、文化、政治事务的“全球城市”。要为这座充满神奇的城市写史并非易事,《纽约史》填补了这一缺憾。为这座城市写史的并非美国学者,而是当代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弗兰索瓦·维耶。他将纽约这座近400年的城市发展史高度浓缩在这部单卷本中,并展示了一个令人信服的过程:纽约如何发展成为一个全球城市,成为二十一世纪资本之都。兴起大洋之上:移民城市异军突起曾几何时,纽约只不过是大洋之上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地方——早期印第安原住民芒西人、勒纳普人、罗卡威人等捕鱼、种植玉米、四季豆之地。随着外来者荷兰船队的频频驶入、新荷兰的诞生、英格兰人的胜利和帝国时代的兴起,不同母体国、利益群体之间的竞争与战争连绵不断,加速了纽约作为城市雏形的兴起。到了新世界的女王时代(1820-1890),纽约逐渐发展成“大西洋上的威尼斯”,城市商铺林立,百老汇缤纷异彩,大陆银行异军突起,工业化步伐加快,纽约成长为“新时代的巨人”、真正的“城市帝国”。伴随城市新尺度的诞生,人口剧增带来了交通拥堵,社会变化分层,以往传统的民主意识蜕变,无不“预示了深刻文化变革的到来”。自诩为“曼纳哈特”的文人骚客把纽约变成了一座“充满好奇、疯狂和怪诞的城市”和“文化万花筒”,“激发着人们的想象,鼓动人们的好奇心,挑起了人们的疑惑与不解”。当然,随着爱尔兰、德国人、英格兰人、苏格兰人、法国人等移民的涌入,文化冲突不断,一些暴乱使“整个城市彻底分裂了”,亟须人们从理性的高度去构建跨文化沟通的桥梁。一部分渴望看到他们的城市变成美国文化之都的纽约人开始懂得,“在一个文明社会里,每个强国都应该拥有一个知识和智慧的中枢,就好像每个人都有一个大脑。”从19世纪40年代起,纽约大兴文学创作,大众媒体、政治期刊纷纷诞生,五花八门的艺术作品书写着这座“城市的畅想曲”。城市文化繁荣发展也带来了一些困惑,人们意识到要“将这座城市一览无余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变得越来越困难”,亟须一套辨识度的“语法系统”。一时间,《纽约及周边的景观》、《世界之旅》、《纽约一瞥》、《南方文学信使》等大量辨识作品应运而生,帮助人们去解读这座“分裂的大都市”。从此,纽约在世人面前变得更加亲近。转型:从传统欧洲城市到现代大都会尽管纽约的历史没有古巴比伦城市那样的古老,也无法与任何一座欧洲城市的想象程度相提并论,但城市无不打上来自欧洲城市的烙印,传承与创新使纽约形成了独特的城市个性,折射出独立、竞争的民族性格。可20世纪之交,纽约被切割、分化,在多种离心力和持续不断的渴望统一、追求合理化的努力之间徘徊逡巡,“雄壮威严的纽约”誓言要在产业的驱动下,脱胎换骨为现代化的大都会。纽约人懂得,要成功“脱胎换骨”需要庞大的产业支撑,而城市产业发展仅靠政府作用是不够的,必须有赖于“私有部门的壮大”,尤其是第三产业的驱动。基于这种思考,纽约的企业管理者们用“有形之手”取代了亚当·斯密的“无形之手”,以金融证券业、大都会保险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迅速崛起,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为第三产业的扩展提供必要的空间,城市产业转型大获成功。在蜕变为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大都会的过程中,纽约也成了“小工业者的天堂”。20世纪30年代,以制衣、印刷、出版、食品企业为主导的从业人员已经超过了百万之多。工业的迅猛发展,货物量的增大,人口的增长使纽约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并“在通往未来世界的路上走得更远”。起落:城市有机体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它的发展潮起潮落无可避免,纽约也不例外。当历史的车轮驶向20世纪之时,德国移民、意大利移民、爱尔兰移民等“新纽约人”蜂拥而至,犹太区、哈勒姆黑人街区快速兴起,城市的民族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诸多社会问题纷至沓来,第三产业工作机会剧增也大大改变了经济界精英的构成。社会阶层间的矛盾与摩擦不断,道德沦丧,城市亟须一个净化过程——道德改革。纽约市政当局不得不实行新政来应对“城市精英阶层的分裂与隔离,工会组织的崛起,政党的职业化倾向”等。但无论怎么努力,收效甚微。从20世纪20年代起,纽约改变了管理策略,开启了一道“城市启蒙之光”。霓虹灯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