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天琴文化研究综述.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壮族天琴文化研究综述.doc

壮族天琴文化研究综述   摘 要 天琴是古骆越人从事民间宗教活动时使用的弹拨乐器,据载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时至今日,它仍然流传于中越边境一带,如广西的龙州、宁明、凭祥、防城等地及越南北部的高平、谅山一带,多为广西壮族和越北岱族、侬族举行法事时使用。国内研究天琴的成果较多,文章主要从五个方面对国内天琴研究成果作了整理和归纳,以期对天琴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提供参照。   关键词 壮族 天琴文化 综述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天琴文化古已有之,最早的文献记载见《龙州纪略》(清嘉庆七年黄誉修编,1803年)、《岭表纪蛮》(刘锡蕃著,1934年)、《龙津县志》(1946 年)。书中提到龙州当地凡有疾病者,多请“仙婆”做法,天琴则是其做法时所用。仙婆手弹天琴,脚抖铁链,口唱巫词,以此驱鬼压邪。   当代学者开始关注天琴缘于2003年南宁国际民歌节上龙州天琴女子弹唱组合的一曲《唱天谣》。到目前为止,国内专门研究天琴的著作只有秦红增、毛淑章、宋秀波等合著的《“侬峒”天琴:金龙布傣壮族群的信仰与生活》(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该书分十章,分别从布傣族群概况、布傣人的天与天琴、天琴:人神交流的纽带、布傣族的天琴形制与改良、布傣天琴弹唱曲目的种类及音乐本体特征、天琴文化传承的载体、布傣族群天琴文化传播、布傣天琴文化创新探析、由外源及内发―民族传统文化重构反观、天琴文化传播中的涵化、濡化与创新等方面对龙州金龙镇布傣族群的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阐述,以此为基础来讨论民族传统文化重构和族群认同的问题。书中对天琴的功能界定、布傣人两个常见仪式“桥”和“求务”过程的详细记录和文化解读为世人深入地了解天琴提供了参考。此外,由龙州县委、县政府组织编写的论文集《古壮天琴文化考》(四川民族出版社,2014)也已出版发行,该集总共收录了33篇论文,分别从天琴源流、天琴形制、天琴功能、天琴艺术、天琴发展、天琴传播、天琴传承保护、天琴“申遗”等八个方面进行编排,是研究天琴文化的方便有效的材料。   国内研究天琴的文章在2003年前比较少,2004年后逐渐增多,迄今为止已有上百篇文章公开发表,研究的角度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系统性研究   农瑞群、何芸的论文《天琴:骆越文化一朵不朽的奇葩――古壮天琴文化初探》从天琴源流、结构及弹奏方法、弹唱经书内容及传承方式四个方面系统地论述了天琴这一古老的壮族乐器,其中提到天琴起源的五个传说和十一类弹唱经书是作者深入民间、亲自收集整理所获,具有珍贵的学术价值。李妍的论文《世俗神器的艺术灵光――壮族天琴文化研究之一》把天琴当成一个完整的文化系统,从物质性、行为性和观念性三个层面系统阐述了壮族天琴的哲学内涵、宗教内涵、民俗内涵及审美内涵,并指出正是这些物质性、行为性和观念性文化要素,构成了壮族以天琴为载体,以弹唱方法、技巧、制作工艺及相关仪式、信仰习俗为重要内容的文化系列。   2源流探讨   曹军、潘木岚以天琴生存地区与越南的文化交融关系作为切入点,从仪式特点、族群关系等方面来考证天琴的源流,推测出天琴(壮语称其为“叮”)在汉代已经出现,流传范围在现今的越南境内,至明代(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左右),传入广西。李妍通过对文献和田野调查资料的分析,将天琴源流的研究划分为民间传说、巫信仰说、地缘说和族源说四种,初步认为壮族天琴的发源地在广西龙州县金龙镇(古为金龙峒),源自当地原住民族壮族布傣族群在祭祀活动中使用的礼器或法器“叮鼎”,其早期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两千多年以前的战国至汉代的骆越人。宋至清代流传至凭祥、宁明、防城等地,中法战争后流传到与广西相邻的越南地区。   3性能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对天琴形制及制作工艺、音乐、功能等方面的研究。   在形制及制作工艺方面,农瑞群的论文《壮族天琴形制及其文化信仰探析》通过对龙州壮族天琴形制结构、制作材料、制作禁忌、生产流程等的描述,探讨了天琴形制各个历史阶段中的不同文化信仰,认为各个历史阶段的天琴形制选取的葫芦、桃木、桐木、桑木、蚬木等材料,折射出了壮族人民不同历史阶段中的不同文化信仰,蕴含着不同的文化象征与文化内涵,体现了壮族人民“天”、“地”“人”和谐共处的朴实思想,表达了壮族人民向往幸福、憧憬美好未来的强烈愿望。黄新宇认为,天琴的形制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远古时代神话传说阶段、近现代具有辟邪镇妖作用的法器阶段和当代作为乐器及文化艺术品阶段),是一个从粗糙到精致、从实用到艺术的过程,它作为布傣族群的一个外在文化依托物,之所以能够延绵千年而不衰,是由于布傣族群恒久弥坚的文化心理、族群精神和族群信仰,以及不断培养族群文化传承人,在新生代当中培育族群精神。刘锐的硕士毕业论文《龙州天琴传统工艺及其保护研究》采用文献法与科技人类学调查法,在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