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文客观选择题解题技巧详解
现代文客观选择题解题技巧详解(解析版)
1?.?偷换概念。
所谓偷换概念,指在原文中甲结果在选项中变成了乙结果,导致表述不当,它是就结果而言的。
????【例1】2016广州市高考模拟考试《试论宋代童蒙教育的大众化》:
????宋代许多著名学者如朱熹、吕祖谦等,在重视伦理道德教育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对蒙童进行一些自然、科学常识的教育,以培养博学、广闻的儿童。
第2题C项设为:
C.宋代童蒙教育的目的虽然仍包括道德教化和为科举考试做准备,但是更加重视自然、科学常识教育,注重传授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解析:C偷换慨念。原文说“非常”重视,不是“更加”重视。
【例1】?2015全国题II《艺术是什么?》第一段: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试卷第1题A?选项为:
A.在过去,艺术品的接受并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而当接受美学诞生以后,关于艺术品的接受的研究就成为艺术美学中的一门显学。
解析:A偷换概念。原文是“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而不是 “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畴”。
【例2】2013新课标全国卷《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第五段文字说:
《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朱熹指出:“或人称今见《老子》书。”因此这一条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而且是对《老子》的批评,从这些情形来看,古书所记老子长于孔子,可以认为是确实可信的。
试卷第2题D选项为:
《老子》有“以德报怨”之说,所以“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一句应该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并且是对《老子》的批评。
解析:原文中说“因此这一条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命题者故意将 “一条”混淆为“一句”,二者相差大矣。属于偷换概念。
【例3】?2015全国考题《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第三段:
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
试卷第2题B选项为:
B.各类新型纸质信用工具最初是由宋代政府发行的,其发行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等多方面的问题。
解析:B项用两个陷阱:①.遗漏信息“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②.偷换概念,将:“官府推行”说成“政府发行”。原文是“各类新型纸质信用工具最初是由宋代政府发行的”。
????【例4】考题《科技黑箱》第一段:
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
试卷第1题C选项为:
C.科技黑箱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对科学知识进行了修正。
解析:原文是“选择”而C项为“修正”,显而易见,偷换概念。
2.张冠李戴。
所谓张冠李戴,是选项把原文中对象A的概念说成是B,从而导致对象不当。
????【例1】2016广州一模《《中国古代的涉外理念》,原文:
????亲仁善邻,协和万邦,还要处理好“王道”与“霸道”之间的关系。……于此可见,“兵”只是昭示“文德”的手段。
试卷第2题A选项为:
A.《左传》认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重要的是要友善地与邻国相处,以达到“亲仁”的理想境界,这是国家生存发展的法宝。
??解析:A.原文“亲仁善邻,国之宝也”中的“亲仁”不是一种理想境界,而是处理好国家关系的方式。本项“以达到‘亲仁’的理想境界”张冠李戴。
????【例2】?2016深圳一模《体系是思想完美者的自然形式》:
????由于庞大的理论是建设在一个点上的,那么在众多的观念中,则必然存在着母子关系(即若干观念是由于一个根本观念生殖出来的)。
????试卷第1题B选项设为:
????B.体系和非体系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的理论建设存在着并列关系,后者的理论存在着母子关系。
解析:?B。张冠李戴。原文是:体系理论存在“母子关系”,非体系理论存在“并列关系”。”
????【例3】考题《清明节》第二段:
????在周秦,祭祖扫墓习俗已经存在。西周以来,墓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认为“夫祀,国之大节也”,孔子甚至说:“国之大事,唯祀与戎。”古人对祖先“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从而使节俗上升为礼俗,祭祖成为约束和衡量人们日常道德规范的依据。
????试卷第1题C项设题为:
????C.清明节祭祖扫墓习俗被古人视作“国之大节”,被孔子称为“国之大事”,使节俗上升为礼俗,成为约束和衡量人们日常道德规范的依据。
????解析:C项张冠李戴。被孔子看成“国之大事”的是祭祀和战争,不是清明祭扫活动;古人对祖先“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的态度使节俗上升为礼俗;“成为约束和衡量人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