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普知识讲述.ppt

  1. 1、本文档共9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礼炮2号发射到太空后由于自行解体而失败。前苏联发射的礼炮3、4、5号小型空间站均获成功,航天员进站内工作,完成多项科学实验。其礼炮6、7号空间站相对大些,也有人称它们为第二代空间站。它们各有两个对接口,可同时与两艘飞船对接,航天员在站上先后创造过210天和237天长期生活记录,还创造了首位女航天员出舱作业的记录。 前苏联于1986年2月20日发射入轨的和平号空间站,2000年底俄罗斯宇航局因和平号部件老化(设计寿命10年)且缺乏维修经费,决定将其坠毁.和平号最终于2001年3月23日坠入地球大气层。 和平号空间站创下了多个世界第一:它是在太空工作时间最长、超期服役时间最长、工作效率最高、接待各国宇航员最多的太空站,俄罗斯宇航员波利亚科夫创造了单人连续在太空飞行438天的最高纪录。 美国在1973年5月14日发射成功一座叫天空实验室的空间站,它在435千米高的近圆空间轨道上运行,宇航员用58种科学仪器进行了270多项生物医学,空间物理,天文观测,资源勘探和工艺技术等试验,拍摄了大量的太阳活动照片和地球表面照片,研究了人在空间活动的各种现象。直到1979年7月12日在南印度洋上空坠入大气层烧毁。 长征系列火箭全家福 二、人造卫星资源撒向人间 人造地球卫星是环绕地球在空间轨道上运行的无人航天器 在一百年前,世界上只有一个人首先提到它的名字,这就是1895 年俄国的齐奥尔科夫斯基 1957 年10 月4 日,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太空,重量只有83.6 千克,直径为58 厘米的铝制球体。 3 个月后(1958 年1 月31 日),美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探险者1号,卫星重量为4.8 千克。 人造卫星的发展速度是令人吃惊的: 1957 年只有2 颗卫星上天,1958 年8 颗,1959 年14 颗,1960 年35 颗,到了1962 年后每年发射的卫星数超过100 颗。 至今世界各国所发射的人造卫星总数已达一万多颗! 人造地球卫星名目繁多,按运行轨道不同可分为低轨道卫星、中高轨道卫星、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大椭圆轨道卫星和极轨卫星。 人们更多地是按用途把人造卫星分为科学卫星、应用卫星和技术试验卫星。 卫星通信是航天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利用通信卫星作为中继站,实现地球上各点之间的通信。实质上是把地面微波中继站,搬到了赤道上空的地球静止卫星轨道上。 用等间隔的3 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就可实现全球通信。 我国于1984 年发射了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命名为东方红2 号。卫星直径2.1 米,包括天线在内总高约3.1 米。 对地观测是国际航天活动的主要应用目标之一,用于这方面的卫星有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海洋卫星等。 1988 年9 月7 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1 号”。 风云1 号气象卫星是一颗1.2 米高,长、宽各1.4 米的立方体,在左右两块太阳电池翼被打开以后,其跨度为8.6 米。卫星重852千克。 导航卫星,是为地面、海洋、空中和空间用户导航定位的人造卫星。 1978 年以来,美国发展了一种以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导航系统,称为全球定位系统(GPS)。空间段将由24 颗卫星组成,分布于6 个轨道平面上,卫星轨道高度约为20000 千米。 俄罗斯“格罗纳斯”(GLONAS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自1993年投入使用以来历经坎坷。随着俄罗斯国民经济的复苏,它已经走出低谷并逐渐恢复“元气”,在轨的14颗卫星正在发挥系统的部分功能。 计划将由24颗卫星组成。 欧洲的导航系统——伽利略系统将总共发射30颗卫星,其中27颗运行卫星,3颗备用卫星,目前仅发射了2颗 我国的北斗卫星 北斗一代已经服役,共4颗卫星。 北斗二代正在建设,包括35颗卫星,其中5颗是地球同步轨道,其余30颗是中地轨道卫星,能真正覆盖全球 。 预计2010年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即可为我国及周边地区提供基本服务。 三、载人飞船轨道握手 儒勒·凡尔纳,写了一部著名的科幻小说《从地球到月球》,生动地描写了勇敢的探险家如何乘坐炮弹飞船遨游太空 1957 年11 月3 日,原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载有小狗莱伊卡的生物卫星,取得了许多第一手资料,然后经历了无人飞船到载有动物的飞船,再到载人飞船,经历了循序渐进、反复试验的过程。 1961 年4 月12 日,原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坐东方1 号飞船,绕地球飞行108 分钟后,安全返回地面,开创了世界上载人航天的新时代。 在载人争夺战中,第一回合是东方号飞船单人飞行、编队飞行,原苏联赢得了主动权。 第二回合是美国双子星座飞船的双人飞行、阿波罗号飞船的登月飞行,美国取得了空间优势。 1965 年12 月15 日,在航天员参与下,双子星座7 号飞船与双子星座6 号飞船,在同一时间,以相同速度到达空间同一位置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