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训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

2015高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训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高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训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4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选择题 1. [2014·武汉市部分学校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苏俄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政策的目的在于巩固苏维埃政权 B. 该状况出现于斯大林执政时期 C. 该政策促进了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 D. 苏俄形成了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 解析:材料反映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农业方面余粮收集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使苏维埃政府能够在残酷的战争条件下,最大限度的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保障军事胜利,巩固苏维埃政权。B、D两项是斯大林模式,C项是新经济政策的影响,故答案应为A。 答案:A 2. [2014·河北省唐山市高三摸底考试]瞿秋白(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于1920年到苏俄考察,著有《俄乡纪程》,文中写道:“俄罗斯现在是共产主义实验室,在苏维埃的玻璃管里颠之倒之,实验两下,就立刻可以显示出社会主义的化合物”,这一言论(  ) A. 与当时的历史基本相符 B. 是对斯大林模式的批评 C. 反映出作者渴望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 D. 设想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的实验 解析:20世纪20年代列宁和斯大林领导了苏(俄)联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在利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失败后,列宁开始了新经济政策的实验。在斯大林模式的指导下,苏联迅速过渡到社会主义。瞿秋白在文中描述了当时苏(俄)联的现实,但没有表达自己的观点,B、C、D三项说法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故答案为A。 答案:A 3. [2013·广州二测]苏俄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向与布尔什维克为敌的美国资本家福特在苏联建成了汽车制造厂,并成为他最满意的生意。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福特企图干扰苏俄的经济恢复 B.福特为经济利益放弃政治信仰 C.苏俄放弃布尔什维主义的理想 D.苏俄新经济政策吸引外国资本 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美国资本家到苏联投资设厂,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设厂,故答案选D项。A、B两项说法错误,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并没有放弃布尔什维主义的理想,C项错误。 答案:D 4. [2014·广东省六校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联合考试]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历史上的“退却年代”。你认为属于“退却时代”苏联实施的经济政策是(  ) A. 实行余粮收集制 B. 恢复私人小企业 C. 实行单一公有制 D. 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 解析:由题干“1921~1927”时间限定判断该时期的经济政策是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行于1918~1920年,A、C、D三项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只有B项符合要求。 答案:B 5. [2014·广东省惠州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学者李述森在一篇文章中论述道:“俄罗斯传统的核心是民族主义。是强国的诉求。要强国就必须大力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为了在短时间内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以强制措施将全体居民控制起来,特别是要控制农业,榨取农业。”材料论及的是(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赫鲁晓夫改革 D. 斯大林体制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掌握题干中俄罗斯工业化的特点。关键信息:“大力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短时间、“强制措施将全体居民控制起来,特别是要控制农业,榨取农业。” 俄罗斯工业化的特征是通过牺牲农民与农业,优先发展重工业,快速实现工业化,这是斯大林模式特点,排除A、B、C三项,D项正确。 答案:D 6. [2014·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苏联在实施斯大林经济模式时,实行了居民证制度。只给城镇居民发放居民证,农民没有居民证。没有居民证和其他有关证明文件,苏联公民是不能异地流动的。这一制度实施的主要目的是(  ) A. 服务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B. 强化城市政权便于镇压反革命 C. 实行劳动力的计划管理 D. 杜绝城乡人口的流动 解析:只给城镇居民发放居民证,农民没有居民证,这意味着农民不能异地流动。苏联对农民严格管理,结合斯大林经济模式优先发展工业的特点,由此可以分析出主要目的选A。当时反革命已经镇压,故B项不正确;“城镇居民发放居民证,农民没有居民证”不能体现实行劳动力的计划管理,故C项不正确

文档评论(0)

14441686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