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生 物
2016.1
一、选择题(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1分,共20分)
真核细胞中下列物质都需要以RNA作为模板的是 ( )
A.性激素和淋巴因子 B.细胞骨架C.胰和tRNA D.神经递质和磷脂分子
下列细胞结构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细胞膜上的载体和受体都能激素分子
B.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都能在内膜上合成ATP
C.的内质网和都参与的加工、运输
.酵母菌和都在线粒体内右图为进行有性生殖生物的生活史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过程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使同源染色体联会
B.②过程由于细胞分化使细胞全能性丧失
C.过程会发生细胞的衰老凋亡和死亡D.③过程基因重组是生物多样性的要原因
将某种酶运用到工业生产前,需测定使用该酶的最佳温度范围。下图中的曲线表示在各种温度下酶活性相对最高酶活性的百分比。将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由此得到的数据为酶的热稳定性数据,即下图中的曲线。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曲线80℃是该酶活性最高的温度
B.曲线的各数据点是在应温度下测得的
C.该酶使用的最佳温度范围是60~70
D.该酶的热稳定性在70之后急剧下降
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观察脂肪细胞时,换用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这时应该使用较小光圈或换平面镜
B.观察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时,主要观察液泡颜色深浅的变化
C.观察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异时,选择分裂中期的正常细胞和变异细胞进行比较
D.观察吡罗红(派洛宁)甲基绿染色的细胞时,细胞核和细胞质分别呈红色和蓝绿色
右图某动物细胞分裂,判断该细胞 ( )
A.种 B.含有3对同源染色体
C.含有3个染色体组 D.发生
下图为家系的遗传。甲病和乙病为单基因遗传病,-5不带有乙病的致病基因。下列不正确的是 ( )
A.甲病的致病基因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
B.乙病的致病基因为隐性位于X染色体上
C.-5的乙病基因2
D.Ⅲ-3与-6婚配,后代正常的概率仅为7/24
下列对噬菌体侵染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实验前必须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引起细菌裂解的时间
B.本实验研究了DNA和蛋白质在噬菌体增殖中的作用
C.32P标记一组实验确定DNA与蛋白质是否细菌
D.细菌裂解后, 32P标记的子代噬菌体有放射性
右图电子照片细胞中某种过程。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为mRNA的过程
B.各核糖体的产物不同
C.这种机制提高了翻译的效率D.可发生在细胞核和线粒体
科学家比较了人类与近缘灵长类染色体其余染色体数相同。这些灵长类动物在第4、5、12和17染色体上倒位存在一些差异。的不的是
A.人类可能比黑猩猩等近缘灵长类少了一对染色体
B.人类与近缘灵长类上排序的基因C.古猿进化为人过程染色体上基因
D.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变异是进化的主要原因某昆虫的长翅(B)对残翅(b)、黑体(E)对灰体(e)为显性,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环境导致bbE_基因型和B_ee基因型的胚胎致死。若纯合的雄虫(BBEE)与雌虫(bbee)交配,则F2群体中E的基因频率是 ( )
A.50% B.60% C.40% D.100%
( )
下列内的生理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 (A.氧气和血红蛋白结合 B.葡萄糖分解产生
C.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 D.抗体抗原特异性结合
下表为某人血液激素的检测结果据此分析,其体内最不可能发生的是(
检测项目范围激素~6.8 pmol/L A.体温比正常人低 B.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速
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D.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升高
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的是(
A.快速牵拉刺激了骨骼肌中的感受器
B.刺激d处会引发图骨骼肌收缩
C.d可能与骨骼肌形成突触
D.牵拉和刺激b均使c处出现神经递质
处于炎热环境中,是 (兴奋 B.皮肤血流量
C.血浆渗透压 D.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致病机理的淋巴因子,效应T细胞B细胞裂解死亡。 (淋巴因子B淋巴凋亡
一些细菌能借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