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梅玲--3-6岁儿童心理卫生保健及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矫治说课.ppt

姚梅玲--3-6岁儿童心理卫生保健及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矫治说课.ppt

  1. 1、本文档共1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儿童选择性缄默症的诊断 对于儿童选择性缄默症的准确诊断相当困难,需要一个全面的检查评估,包括神经系统检查、精神心理检查、听力检查、社会交流能力检查、学习能力检查、语言和言语检查以及各种相关的客观检查。 目前,美国有关专家认为有5个临床特征可作为诊断依据—— 1.在需要言语交流的场合“不能”说话,而在另外一些环境说话正常。 2.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 3.无言语障碍,没有因为说外语(或不同方言)引起的言语问题。 4.是由于入学或改变学校、搬迁或社会交往等影响到患儿的生活 5.没有患诸如自闭症、精神分裂症、智力发育迟缓或其他发育障碍等发育或心理疾病。 儿童缄默症是属于心理障碍,在治疗上应以心理治疗为主。 (1)避免精神刺激 对处在语言发育期的儿童要尽量避免各种精神上的刺激。培养儿童广泛的兴趣和开朗豁达的性格。 (2)消除心理紧张因素 适当安排和改善生活和学习环境,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 (3)转移法 对患儿的缄默不要过分注意,避免强迫讲话而造成情绪上的进一步紧张,甚至产生反抗心理。可采取转移法,如父母陪孩子游戏,外出游玩,分散其紧张情绪。 (4)行为矫正 以阳性强化法效果最好。在情绪松弛的基础上,孩子的嘴刚张口讲话,就给与奖励和鼓励;也可以用孩子最需要、最喜欢的东西作为奖励条件,让孩子说话。 (5)药物治疗 对一些症状较重的患儿,如有过分焦虑、紧张、恐惧,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少量抗焦虑药。 经治疗,多数患儿可治愈。未经治疗的患儿可能长期保持缄默,直到青年初期。有的可影响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 矫治: (1)避免精神刺激 (2)消除心理紧张因素 (3)采取转移法。如陪患儿游戏,外出游玩,分散其紧张情绪 (4)行为矫正。可用患儿最喜欢的东西作为奖励条件,激励其说话 (5)药物治疗 孤独症(自闭症) 原因: (1)主要由生物因素所致。如遗传、孕母病毒感染、宫内窒息等 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发生于3岁以内,起病缓慢 (1)社会交往障碍(缺乏与人交往、交流的倾向 ,对亲人没有依恋。对周围的事不关心 ,目光游移不定 ) 症状: (2)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落后,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 ) (3)重复刻板行为(兴趣狭窄,强烈要求环境维持不变,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或几种游戏或活动 ) (4)智力异常 (70%落后、20%在正常范围,10%智力超常) (2)早期生活环境缺乏情绪交流,无语言交往 (5)感觉异常 (痛觉迟钝、对某些声音或图像特别恐惧或喜好) (八)其它心理障碍 孤独症早期报道 18世纪末法国一名叫伊塔德的医生,收治了一个叫维克特的11岁男孩,此患者表现为从不与其他孩子玩,从没开口说话,总是做些重复性的动作 其后19世纪的欧美各国,也出现许多类似的病历报告 1943年美国的Kanner首次提出了孤独症这一概念 我国1982年由陶国泰首次报道 坎纳对11名“古怪”儿童的经典描述 与人没有情感接触 对生活中的同一性有着近乎强迫性的执着 往往没有语言,或者只有一些没有沟通意义的声音 可以有正常的智力,有的甚至智力超长,如有过人的记忆力等 他们有着正常的甚至是吸引人的外表 发病期通常是在幼儿期 概念: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又称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组以语言交流障碍和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障碍性疾病 典型表现: 语言交流障碍 社会交往障碍 刻板行为及狭窄兴趣 孤独症的认识过程 20世纪40 ~ 60年代,当时的国际及美国精神病分类与诊断标准将这类患者归入“儿童分裂样反应”类别中,当时普遍认为是父母养育方式不当造成了孤独症的发生 20 世纪60~70 年代, 被认为是从出生到童年早期的发育障碍所致。由此,逐渐把孤独症看作为是一种躯体性的、与父母抚育方式无任何关联的发育障碍 20 世纪80 年代至今,关于孤独症的研究进入全新阶段。从生物学领域探索孤独症的病因,并在临床症状的识别和临床诊断方面将孤独症与精神分裂症彻底分开 孤独症病因 ------心理学成因 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缺陷理论 ——孤独症儿童交往障碍 中枢性统合(centralcoherence)不足理论 ——孤独症儿童兴趣狭窄和特殊才能 执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缺陷理论 ——孤独症儿童刻板和重复行为 孤独症病因 ------生物学成因 虽然孤独症的病因还不完全清楚,但目前的研究表 明某些危险因素可能同孤独症的发病相关 可能因素 遗传学因素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