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面具雕刻工艺探索(共2440字).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傩面具雕刻工艺探索(共2440字)

傩面具雕刻工艺探索(共2440字) 本文 傩戏是中国戏剧家族中的一个大的种类,分布广泛且戏种丰富。[1]傩戏是傩文化的载体,一般认为是由傩祭等活动嬗变而来,与民间宗教有关。傩面具伴随着傩文化的诞生而产生,在傩戏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傩面具的研究,已有的成果多半是从历史文化、功能或者审美等角度进行探索,少有人从符号学的角度进行研究。本文将贵州傩面具作为一种视觉艺术符号,对其源流、特征进行文化解读,以挖掘贵州傩面具文化的内涵,促进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与应用。 一、贵州傩面具的源流 根据现在已知的材料,傩戏形成的时间不晚于13世纪中叶,南宋诗人刘镗的七言古诗《观傩》对此提供了有力证据。[2]就傩戏的总体情况而言,大概形成于南宋,成长于元末明初,广泛流行于明代中期以后。傩面具是伴随着傩戏的产生出现的。探讨傩面具离不开傩文化。傩文化是贵州省重要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化,也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傩文化在历史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融合了少数民族的风俗和宗教文化。目前,它仍以一种传统文化的形态存在于民间。傩戏作为傩文化的一种载体,由傩仪、傩舞和傩戏曲等组成,它所特有的民俗文化背景决定了它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傩面具在傩仪中被视为神的象征,在傩舞中是角色装扮的道具,又称为神面。[3]同时,傩面具也是重要的艺术造型手段,是活动内容的灵魂,被人们赋予很多带有神秘色彩的宗教和民俗文化内涵,已成为一种民俗味极浓的视觉艺术符号。 二、贵州傩面具作为视觉艺术符号的特征 傩面具作为一种视觉艺术符号,是傩戏区别于其他剧种的重要特征之一。原始的傩戏演出都戴着面具,经过历史的发展和演变,目前一些地方的傩戏也出现了不戴面具的现象,如山西曲沃的鼓傩戏、江苏南通的僮子戏等,都是采用涂面或净面的方式演出,而贵州的傩戏仍是戴面具演出。 1.贵州傩面具的材质与角色类别 从材质上来讲,傩面具由木、竹、纸、铜、布、牛皮、笋壳等诸多材料制作,由不同的材质加工而成的傩面具会有不同的肌理效果。图1、图2所示两面具分别运用了不同的装饰材料制作,因而呈现出不同视觉效果。[4]在这些傩面具种类之中,木制的最多。这是因为贵州木材资源较丰富,制作便捷,价格低廉,经久耐用,造型视觉效果也好。在木制的傩面具中只有假面具而无假头具,估计是与木材的材质特性有关。从傩面具的面数上来看,通常以12面、24面、36面或72面为一堂,大致有鬼神、世俗人物和动物3类傩戏角色。图3、图4分别是黔北傩面具中的“开山”和黔中傩面具中的“吞口”(神的形象)。“开山”有着开天辟地之神的力量,有着大无畏的英雄气慨;而“吞口”是虎头门神,霸气十足,为镇宅之物。图5为黔南阳戏面具中典型的世俗人物秦僮,他有九死一生的传说,在傩戏中有风趣、滑稽的情节与动作。图6为黔中地戏面具中较为典型的动物角色猴。数量最多又最为复杂的是鬼神角色。傩戏中的鬼神有道教鬼神、佛教鬼神、巫教鬼神,还有该民族发展史上神话传说中的英雄人物等,充分表现出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多元性。由于道和巫驱鬼逐疫、酬神纳吉,这与傩文化精神比较吻合,故道巫鬼神在傩戏诸多面具中最为重要。 2.贵州傩面具的造型特征 民俗造型艺术种类丰富,一般分为平面造型、立体造型、综合造型3类,有几十种之多。[5]傩面具在造型上具有综合性,它通过对面具上五官的加工和雕琢来体现角色的威武、凶猛、狂傲、奸诈等特征。不同的面具造型给人以不同的艺术美感。贵州傩面具保留了中国优秀的民间传统雕刻工艺和技法,追求精工细作,远观近看皆相宜,把雕刻技艺与艺术表现融汇得恰到好处[6]:在浮雕、浅雕等的基础上运用镂空等手法,相叠有序;面具整体内凹外凸,刀法娴熟,简洁流畅,具有粗犷之美,体现了简洁、庄重、堂皇的艺术风格。贵州傩面具特别注重人物的气质和形象的刻画,在造型上追求夸张、威猛,多用勇猛、剽悍、威严,头上长角、嘴吐獠牙、眼珠暴突的“凶神”形象,以突出避邪纳吉的寓意。在面部造型上注重采用天庭饱满、地阔方圆、慈眉善目、方面大耳、双耳垂肩、圆融天成等富含文化寓意的符号表达角色特征。如贵州安顺地戏中,人物的造型特征已有一些约定俗成的特点:少将眉毛多为一枝箭,嘴的开法多用“地包天”或“天包地”;面部的色彩运用也有一定的规律,比如红色代表忠勇、白色代表奸诈,但也有少将面部为白色,此时并非带有贬义,而是代表英武。贵州傩面具造型特点总体为规律中求灵活、有变化。 三、对贵州傩面具视觉艺术符号的解读 1.贵州傩面具视觉艺术符号的功能 贵州傩面具既是雕刻精致的艺术品,又是傩戏中象征神的艺术符号,反映了先民祈求众神保佑、驱鬼逐疫、禳灾求福的心理。一个傩面具可代表一个角色,傩戏表演者深信在降神仪式后便有神灵附体,表演者会通过人体表现自己所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