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明代中葉的出版业」演讲纪要.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与明代中葉的出版业」演讲纪要

明代研究 第二十六期 2016年6月,頁215-223 215 戴彼得(Peter B. Ditmanson )「政治、暴力 與明代中葉的出版業」演講紀要? ?? 劉柏正 戴彼得現為英國牛津大學彭布羅克學院高級研究員,本次演講聚焦於明 代靖難之役發生以後,有明一代對於建文帝 (1377-? ,1398-1402 在位)與忠臣群 體相關歷史記憶的追述及衍生。戴彼得從永樂帝 (1360-1424 ,1402-1424 在位)即 位消息如何被傳播的疑問切入,思考靖難以後,官方歷史紀錄與文臣群體對 同一政治變遷事件的敘述差異,發現明代中葉以後對於建文忠臣的敘述數量 逐漸增多,在細節上更突顯了一種暴力化的書寫特性,使得建文忠臣群體的 面貌愈發清晰,其表徵之道德價值亦愈發提高。戴彼得進一步指出,靖難之 役作為明代政治變遷的關鍵事件,其敘述中蘊含的暴力性,實際上不能忽略 出版文化的助力,而從《明成化說唱詩話》以及大量的通俗演義創作中,戴 彼得認為,出版文化對於形塑靖難、敘述忠臣具有重要影響。 戴彼得首先從永樂皇帝於 1402 年篡位的事件談起,並指出由於建文帝 是否死於大火的真相不明,也導致了建文帝出亡雲南的傳說不斷流傳,現今 中國境內多處紀念建文帝的遺跡所以產生,正是自建文帝出亡的傳說發展而 來。戴彼得認為,除了建文帝出亡傳說,關於建文忠臣的討論亦值得我們注 意與思考,例如方孝孺 (1357-1402)的故事,時至今日,仍然出現在廿一世紀 臺灣中學生教育的課程內容中,其中所存在的典範意義與象徵作用為何?相 關故事的發展過程為何?顯然都值得關注。 ??????????????????????????????????????????????????????? ? 該演講於? 2016 年5月 25日(三) 15:00~17:00假國家圖書館行政區一樓 188會議 室舉行,由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巫仁恕擔任主持人。? ?? 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生 ? ?劉柏正 明代研究 第二十六期 216 方孝孺故事又引發了戴彼得的另一個疑問:有關永樂皇帝的「篡位」的 說法是如何流傳的?如果考慮到明初出版業的低潮狀況,那麼故事的流傳顯 然更加困難。在當時,各方信息以何種方式交流、傳遞?戴彼得認為邸報或 許提供了部分的信息,但對於未曾親歷靖難之役的人們來說,所獲知的信息 應只有「新皇帝即位」的概念,而非對靖難有深刻的認知與理解。如果從現 存可知的文獻來看,最早對靖難之役做出交代的資料是《奉天靖難記》與《明 太宗實錄》。不過《奉天靖難記》的作者與流傳情形並不明朗,根據戴彼得 的考察,直到十六世紀末葉,明代文人的著作中皆還不曾提及《奉天靖難 記》;至於《明太宗實錄》,則在1430 年完成,但其流傳亦僅局限於皇帝與 其親近臣屬之間,遑論民間。 然而《明太宗實錄》的完成卻也成為一種契機,觸發了後來諸位文臣在 其文集中敘述靖難,特別是對諸多靖難當事者的墓誌銘與傳略,例如楊士奇 (1364-1444 ) 《東里集》(1440 )、楊榮(1371-1440 ) 《文敏集》(1445 )、解縉 (1369-1415) 《文毅集》(1457)、金幼孜(1368-1432) 《文靖集》,都不可避免 地提及了事件發生期間的情形。然而這些文集雖然在十五世紀中葉已經陸續 完成刊行,但數量不多、流傳不廣,直到十五世紀末葉,這些文集的流傳才 較為廣泛,也讓更多人得以知曉這些建文群臣的故事。然而這些故事不論是 在《明太宗實錄》或個人文集中,都十分簡略,其敘述亦頗富官方色彩,例 如《明太宗實錄》便有方孝孺叩頭祈哀之說;而楊士奇《東里集?周是脩傳》 也同樣服膺於官方敘述,將自殺以殉建文的周是脩 (1354-1402)與永樂帝的道 德相互調和連結,這些文集並未提供不同於《明太宗實錄》的敘述。 有趣的是,到了明代中後期,有關建文朝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