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屏风艺术研究(共6026字).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屏风艺术研究(共6026字)

古代屏风艺术研究(共6026字) 到汉代,屏风的实用功能开始初显,其形制也较前有所增加,除了原有的座屏外,还出现了小型座屏、枕屏和多扇组合的围屏。围屏常与茵席、床榻结合使用,由两扇或三扇连结而成。顾恺之在《列女图》中就绘有一架山水围屏,汉代画像石中也有围屏的刻画,它均围于主人宴饮的茵席、坐榻外侧。蒙德里安曾说“艺术,不只是生活的表现,还是生活发展的手段。”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而艺术设计作为艺术、技术与科学的结合,更是与生活息息相关,屏风艺术同样如此。围屏的形成及使用与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密切联系着。中国古典建筑采用柱梁式框架结构,室内空间高大而宽阔。且汉代依然沿袭着古老的席地而坐的起居方式,茵席和床榻成了人们活动、就寝的主要场所。在这样的生活氛围中,富豪显贵们常设置围屏来体现自己尊贵显赫的地位和身份。同时,围屏还具有分隔空间、挡风、避寒的功能。因此,围屏的形制与功能是当时特定的起居方式下形成的必然产物,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在汉代画像石中,还多次出现枕屏。枕屏或称之枕障,是立于枕前的低矮的小屏风,就寝时用以挡风。[1]可想而知,这样的枕屏出现于汉代也是源于席地而坐的起居方式,而绝非我们现在睡在床上使用的物品。到南北朝时,屏风的制作工艺与装饰形式有了明显变化。屏风的种类与数量也随之增加,各种小座屏、砚屏、插屏以及十多扇的曲屏应运而生。[2]在南北朝时期的敦煌壁画中,可以看到出现在生活中的各种造型的屏风。至隋唐初年,屏风再也不是当初“一屏风就用万人之功”的奢侈品。它渐渐走入民间,成为普通人家的家居用品。屏风的体量也有了明显增大,出现了多种大型屏风。五代画家顾闳中在《韩熙载夜宴图》中向我们展示了各种屏风的形态,以及屏风使用时与家具搭配的场景。从中可以看到,当时家具的造型样式与前代有了明显的变化。这一变化除了唐代逐步富裕的经济和产生工具的发展之外,在很大的程度上源于人们席地而坐的起居方式的逐渐改变,家具的主流也由低矮型向高足型发展。因此,高足坐具的使用,床榻形体的普遍增高对屏风形制的改变起了决定作用。说到唐代的大型屏风,一定要提到大型的地屏。《马未都说收藏家具篇》中这样说道“:古人春秋两季,经常在户外活动,因为屋里没有电,采光不好,大量聚会都在庭院中。而在院外聚会时,要有一个中心,于是这种地屏就被拿出来摆放”。[1]可见,地屏发挥了对活动范围作出大概界定的作用。同时,因其置于室外庭院中,也发挥了遮挡风寒的功能。在马和之的《孝经图》中(图2),画家在主人身后就描绘了一架大型地屏。也正是因为地屏的体积之大,才有了唐代佳人倚屏而思的优美诗句。如:韦庄的“欲别无言倚画屏,含恨暗伤情”;李珣的“倚屏无语捻云篦,翠眉低”。从这些诗情画意中,我们感受到当时大型地屏在生活中的应用。 除此之外,唐代还出现了折屏。折屏是在传统围屏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般有四、六、八、十二扇等式样。折屏的每扇屏芯都为制作者提供了更为充分的表现空间,他们以屏芯为载体,进行艺术创作,书法、绘画、雕刻、镶嵌等表现形式应有尽有。因此,也就有了“六曲连环接翠帷,高楼半夜酒醒时”、“床上翠屏开六扇,折技花绽牡丹红”的经典描写。诗中提及的“六曲”、“六扇”均指六折屏风。这种折屏在明清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现存的屏风中我们看到了许多经典的佳作。明清时期,由于对外经济的交流,大量优质木材的输入,住宅与私家园林的兴建等诸多原因,促进了家具业的发展,使得明代家具成为中国古典家具发展中的里程碑。由此,屏风艺术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从传世实物来看,明代屏风在形制上虽没有太大的变化,还是以座屏、折屏为主要形式。但是,屏风的装饰形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其功能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原先的实用功能逐渐被奢华的装饰功能取代。如故宫藏《群仙祝寿图折屏》(图3),折屏共十二扇,高3.23米,通宽6米,采用刻漆描金彩绘工艺。在屏芯的正面彩绘《群仙祝寿图》,仙山之中神仙荟萃,祥云飘逸;屏芯的背面彩绘《百鸟朝凤图》,灿烂的百花衬托出美丽的凤凰及鸳鸯、绶带、黄鹂、八哥等瑞鸟,组成了一幅盛世祥和的画面。折屏正背两面的边框均用雕填的手法刻画了博古纹饰和描金花边。如此精美的折屏正是当时追求华丽装饰风格的产物。明清时期还出现了挂屏,即悬挂于墙壁上的纯装饰的屏风。这些形制的屏风与豪宅、私家园林一样,也成了体现身份的奢侈品,这一变化缘于明清时期崇尚奢靡的社会风尚,与人们的审美取向紧密相连。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屏风由当初的礼仪用具发展到挡风屏蔽的实用家具,再由实用家具演变为装饰用品。这期间,屏风的形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尽管如此,屏风的形制始终与其功能联系在一起,并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改变。 屏风的材质变化与工艺发展 古代屏风不仅形制多样,而且材质丰富。从大漆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