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销公告注销公告.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注销公告注销公告

B首席编辑:莫延兰 电话:6895345 版式:韩晓丽2017年3月23日 星期四 农历二月廿六 观点新闻 03 如何有效约束那些汇集了大 量个人隐私的互联网运营商及其 利益相关方,使其恪守为用户保 密的责任,是相关立法必须解决 的问题。 房产中介为什么知道我有房 要卖?保险公司怎么知道我最近 买了新车?每当遭遇各种形式的 骚扰电话,我们心中都会产生这 样的疑惑。一个从未谋面的陌生 人竟然能把隐私摸得一清二楚, 这实在吓人,而那些因此落入诈 骗陷阱的人,对此更是有苦难 言。近年来,个人信息泄露问题 愈演愈烈,仅在最近,就有数起涉 及上亿条个人信息的泄露案件被 破获,作案人员达上百人。说每 一个人都面临着个人隐私泄露的 威胁,恐怕并不夸张。 为打击猖獗泛滥的信息泄露 犯罪,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 正式将“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 信息罪”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 息罪”整合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 罪”,扩大了犯罪主体和侵犯个人 信息行为的范围。一年多过去 了,这一法律在适用过程中却出 现了不少争议,由于定罪条件模 糊,量刑标准不明确,许多案件都 无法妥善解决。 3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院 长周强主持召开最高人民法院审 判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并原则通 过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 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 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 释》。《解释》的出台,明确了侵犯公 民个人信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不 仅给法院提供了判决这类案件的 “指南书”,也给所有可能犯下这 一罪行的人敲响了一记警钟,更 好地震慑了潜在的信息犯罪。 在日常生活中,谁都知道保 护自己的隐私,不轻易向外人透 露底细。这种防范意识,是保护 个人隐私的第一道防线。然而, 在另外一个层面上,我们又仿佛 信息时代的裸奔者,无时不刻地 在网上主动或被动地透露着自己 的信息,网上购物、注册账号、填 写问卷、参加抽奖……在不经意 间,我们就把个人信息交给了互 联网运营商,而且几乎没有拒绝 的余地。 在互联网上,要求个人不透 露任何隐私信息并不现实。这 时,社会与法律的“第二道防线” 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如何有效约 束那些汇集了大量个人隐私的互 联网运营商及其利益相关方,使 其恪守为用户保密的责任,是相 关立法必须解决的问题。在眼 下,依然有许多打着“抽奖问卷” 之类的幌子,故意套取用户个人 信息的做法,即便是在那些因经 营需要以合法方式收集用户信息 的场合——如网购,也存在着大 量利用这些信息牟利的现象,而 网络黑客以拖库、撞库等方式窃 取信息的现象更是不时发生,冲 击着信息安全的防线。法律的制 裁并没有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 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 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 释》的出台,说明最高法和最高检 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峻性,认 识到了法律作为个人隐私坚实防 线的重要性。亡羊补牢,为时未 晚。如果各级司法机关都能从今 天起立即严厉打击信息泄露犯 罪,社会大众重新获得对于个人 隐私的安全感,应该不是一件难 事。 (据《中国青年报》) 食品造假入刑 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有 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公 安机关将进一步加大刑事 打击力度,积极会同有关部 门推动食品造假行为直接 入刑。“舌尖上的安全”,一 直是老百姓最担心的一个 问题。此次“食品造假直接 入刑”的消息发布是正当其 时,非常契合公众的期待。 (据新华网) 打假也需规范 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 “职业打假人”进入公众视 野,随着逐步发展,部分职 业打假人出现了以“打假” 之名行“造假”之实的情 况。其实,打假本身没有 错,但以盈利为目的的打假 却违背了消费者监督市场 的初衷,如何让这一群体发 挥积极作用,还需要法律法 规的规范。 (据新华网) ■一家之言 ■热点评说 保护网络个人隐私有赖于法律防线 最近,微信朋友圈流传 一条题为《公安提醒:六类 醉驾可以免除刑事处罚》的 图文消息,被网民们疯狂转 发,阅读量突破10万+。该 文称,2017年 1月,浙江、 上海、江苏出台关于醉驾案 件的最新规定,其中六类醉 酒驾车情形属于情节比较轻 微,可以免除刑事处罚:挪 动车位型、救治病人型、睡 觉休息型、隔时醉驾型、尚 未驶出型、被醉驾追尾型。 对此,江苏省公安厅交警总 队明确指出,这些多为不实 消息,凡是查获涉嫌醉酒驾 驶的,将一律立案侦查;对 于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 一律移送起诉。 其实,生活在海量信 息、真假难辨的互联网时 代,很多人恐怕不是第一次 遭遇类似的“不实消息” 了。这些网络谣言借助各类 网络平台快速传播,给不少 人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 响。要破解网络谣言,需要 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比如相 关部门严格立法,对信息发 布者进行规范,明晰信息发 布资格,加重对发布不实信 息的公众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