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汽车新技术 ——汽车技术发展趋势 目 录 目 录 目 录 目 录 目 录 目 录 目 录 目 录 目 录 目 录 目 录 目 录 目 录 谢 谢! 辅导课件基于吉林大学史文库教授的《汽车新技术》一书制作,同时引用了部分网络资料,如有错误或不妥之处,请联系作者以便及时更新。 新能源技术 四轮驱动技术 转向系统 制动、驱动力主动控制系统 汽车发动机 自动变速器 悬架 汽车NVH特性 双质量飞轮扭振减振器 汽车安全性 发动机液压悬置隔振技术 车身 自动导航和车载娱乐 第12章 汽车安全性 12.1 概述 2011年11月合六高速交通事故现场 第12章 汽车安全性 12.2 主动安全与被动安全 主动安全技术:制动防抱死系统(ABS)、驱动防滑装置(ASR)、车辆电子稳定程序系统(ESP)、巡航控制系统(CCS)、轮胎气压监测系统(TPMS)等。 被动安全技术:车身结构强度、内饰软化、吸能式转向柱、乘员约束系统、内饰件抗燃性及与人体生物力学特性有关内容。 降低碰撞时的损坏: 增大碰撞后的生存空间 减少两次碰撞对成员的伤害 预防乘员被抛出 预防车辆火灾 便于乘员逃出或被救出的措施 防止撞击路上行人 第12章 汽车安全性 12.3 汽车碰撞 汽车碰撞 正面碰撞 后面碰撞 侧面碰撞 斜方碰撞 群撞 第12章 汽车安全性 12.4 安全带与安全气囊 安全带分为二点式、肩带式(斜式)、三点式、四点式(全背带式),主要由织带、卷收器、带扣、调节件组成。 安全气囊工作原理 第12章 汽车安全性 12.5 能量吸收式转向柱 防撞型转向中间轴除了保证汽车正常行驶时传递转向转矩外,当汽车发生正碰,碰撞力达到一定值时,转向中间轴可以伸长、压缩、弯曲或断开以消除转向齿轮的后移影响,达到隔绝首次碰撞影响的目的。常见结构形式有:伸缩式转向中间轴、波纹管式转向中间轴、可脱开或断开式转向中间轴。 第9章 发动机液压悬置隔振技术 9.2 发动机悬置的功能和基本要求 主要功能 支撑作用。能承受发动机总成质量和动载荷。 限位作用。发动机在受到各种干扰力时,悬置应能有效地限制其位移。 具有安全保护功能,保护动力总成。 基本要求 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可靠性。 耐油性好,耐腐蚀气体,耐臭氧。 具有耐温度的工作稳定性。 动特性要求 具有较大静刚度 低频下具有大阻尼、高动刚度特性 7~12Hz范围内具有较大阻尼 在25Hz附近具有较低动刚度 在高频范围内(50Hz),具有小阻尼、低动刚度特性 能适应发动机舱环境,造价合理 第9章 发动机液压悬置隔振技术 9.3 液压悬置结构和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 当液压悬置受到低频、大振幅激励时,液体经惯性通道在上下腔之间往复流动耗散振动能量,达到衰减振动目的。 在高频小振幅激励下,惯性通道内液柱的惯性很大,几乎来不及流动,解耦通道内的液柱与解耦盘高速振动,消除动态硬化。 液压悬置结构 具有橡胶主簧,以承受静载和动载荷,同时具有过载保护功能。 至少有两个独立的液室,能使液体在它们之间流动。 两液室之间有能产生阻尼作用的孔或惯性通道。有解耦作用的液压悬置,还应有解耦盘或解耦膜。 内部有液体工作介质,有些多室式液压悬置内部要有气室。 液室与外部应有良好、可靠的密封。 第9章 发动机液压悬置隔振技术 9.4 液压悬置的发展研究方向 半主动式液压悬置 主动式液压悬置 控制节流孔开度的半主动液压悬置 控制液柱共振通道关闭的半主动液压悬置 控制节流通道参数的半主动液压悬置 用电流变液体作为工作介质的半主动液压悬置 用磁流变液体作为工作介质的半主动液压悬置 电磁式主动液压悬置 压电式主动液压悬置 电致伸缩式主动液压悬置 液压作动器式主动液压悬置 形状记忆金属式主动液压悬置 电致伸缩式 新能源技术 四轮驱动技术 转向系统 制动、驱动力主动控制系统 汽车发动机 自动变速器 悬架 汽车NVH特性 双质量飞轮扭振减振器 汽车安全性 发动机液压悬置隔振技术 车身 自动导航和车载娱乐 第10章 双质量飞轮扭振减振器 10.1 概述 动力传动系的固有频率与常用车速下发动机激励的频率接近,从而传递并放大了来自发动机的振动,进而引起车辆其余部件的振动和噪声。 双质量飞轮是当前汽车上隔振减振效果最好的装置。 双质量飞轮扭振减振器是离合器从动盘式扭振减振器的继承和发展。 离合器片 第10章 双质量飞轮扭振减振器 10.2 工作原理及优缺点 优点: 1、降低发动机—变速器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避免怠速共振; 2、加大安装半径,降低减振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