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纷呈,未曾预约.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彩纷呈,未曾预约精彩纷呈,未曾预约

 摘 要: 古诗和剪纸的结合意义众多:其一,加大学校校本教研的力度,将学校两大特色校本教研(“诵诗育人”“剪纸”)有效融合;其二,探寻诗教文化的又一出路,让诗歌教学别出心裁;其三,弘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领略世事真理,在学习剪纸的过程中锻炼细心、恒心和耐心。   关键词: 古诗 剪纸 结合   我校的校本教材《唐风宋韵》和《学剪纸》已经开展了很长时间,不论是学生的语文积累,还是学生动手能力、审美观念等,都有很大的改观。诗教文化与剪纸文化均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值得后代子孙发展和弘扬。诗教与剪纸并不是简单地融合,而是通过剪纸这样的表现手法让学生从古诗文中领略领略中华文化和世事真理,从中受到启发。   一、结合的源泉   诗教,就是用诗歌教育人,特别是教育青少年。诗能陶冶情操,使人自小就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人格精神,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爱美的情趣。当前,我们正在加强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有必要提倡弘扬诗教,以诗育人。   “剪纸艺术”以特殊的艺术形式向人们传递思想情感、民俗文化,是社会发展、人们丰富生活的一种艺术信息载体。学习剪纸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文化传承,共享祖国传统文化资源,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精神。正是因为拥有不断创新的精神,学校的特色建设才会不断更新。诵诗育人特色与美术课程进行了一次新融合,在诗配画的基础上,将诗歌与剪纸艺术充分融于一体,进一步突出了我校的诗教特色。   二、结合的基础   以诗育人,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诗歌,是文学艺术百花园里最古老最鲜艳的一朵奇葩。中国,是诗的国度。我国的诗歌,是中华民族的千年伟大思想和情感的精神之华。它哺育了一代代中华民族的英才俊秀,陶冶了亿万民众的情操,铸造了道德灵魂,开启了聪明才智,给予了无穷的力量。中华民族创造了美好的诗歌,诗歌哺育了中华民族。可以说,中华民族不可以一日无诗。如果失去了诗意,人们的社会生活就会黯然失色。   我党一贯重视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同志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都要加以研究和总结,“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毛泽东既是革命的领袖,又是伟大的诗人。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几代领导人都反复强调要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只有民族的艺术,才是世界的艺术。忘记了民族的传统,就等于丢掉了根基。温家宝同志在就任总理后答台湾记者问时,就即席背诵于右任先生的著名诗篇:“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说:“这是一首多么震撼中华民族的诗歌!”   二十一世纪到来之际,世界上不少学者和有识之士都呼吁,要用东方文明补救西方文明。198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上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两千五百年,汲吸取孔子的智慧。”(见《中华诗词》2000年第4期)鲁迅说:中华传统诗歌“是最能反映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特性和风尚”的。中国古典诗歌博大精深,很多传世佳作内涵深刻,意蕴高远,富含哲理。学习古典诗词,有利于陶冶情操,提高修养,丰富思想;有利于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结合的火花   古诗文剪纸让诵诗育人上升了一个层次,它使得诗教不再停留在“诵诗”这样一个单一的层面,而是从诵中感悟,进而表现出来,衍生为诗配画、诗歌剪纸。因此,古诗文剪纸的实践价值远远大于剪纸本身,而是传承千年中华文明的一种极具价值的表现。   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创作出一幅好的诗配画的剪纸作品呢?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学作阐述。   (一)知诗人,明诗题。   学生背古诗,往往颇有韵味、意境,可是我总觉得缺了什么,学生没有吟诵作者,背古诗需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吗?我认为要,肯定要。这是教学的第一步,学习诗配画的剪纸作品必须对古诗的写作背景有详尽的了解,唯其如此,创作的作品才会有意义、有价值。每一个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教师或给学生提供作者的生平简介,或让学生查阅资料,让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拉近诗人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为体会诗歌的意境奠定基础。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一生不以功名显露,却高自期许,以布衣之身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当时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彰显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李白反权贵的思想意识,是随着他的生活实践的丰富而日益成熟起来的。李白对大自然有着强烈的感受力,他善于把个性融入到自然景物中,他笔下的山水丘壑无

文档评论(0)

cxiongxchun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