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粗蛋白質之定量法.ppt
* 粗蛋白質之定量 * (3)蛋白質淨利用率(net 蛋白質tein utilization,NPU) 蛋白質生物價值沒有考慮在消化過程中未吸收而丟失的氮,所以Miller等建議將生物價值乘以消化率,稱之為蛋白質淨利用率: NPU=BV×D=保留N/攝入N 動物的蛋白質淨利用率也可用體氮法進行測定。用同窩斷乳大鼠分別飼以含維持水準蛋白質的實驗飼料(A組)和無蛋白的飼料(B組)各10d。記錄各組每日攝食量。實驗終了時測定各組動物屍體總氮量和飼料含氮量,按下列計算: NPU=(BF-BK+IK)/IF 式中: IF=A組N攝入量 BF=A組屍體總N量 BK=B組屍體總N量 IK=B組N攝入量 也可測定實驗動物屍體的幹重和含水量,利用已知的幼鼠屍體N/H2O的平均比值計算屍體含氮量,則操作更為簡便。 * 粗蛋白質之定量 * (4)蛋白質效力比(蛋白質tein efficiency ratio,PER) 蛋白質效力比是攝入單位重量蛋白質的體重增加數: PER=體重增加(g)/攝入蛋白質(g) 通常用雄性斷乳大鼠為實驗物件。Osborne等證明PER隨飼料中蛋白質的水準而改變,因而建議在適宜的蛋白質的水準上進行實驗。習慣上用含10%蛋白質的飼料,AOAC提出的標準步驟則用含9.09%蛋白質的飼料飼養動物。 此測定最大的缺點是沒有把維持所需的蛋白質考慮在內,因而所得結果常不成比例。 例如PER為2時,其品質不等於PER為1時的兩倍。 不同實驗測得的PER的重複性往往不佳, 為了減少實驗室間的變異,假設酪蛋白(參考蛋白)的PER值: 校正的PER=PER×(2.5/酪蛋白的實測PER) * 粗蛋白質之定量 * (5)相對蛋白質價值(realative 蛋白質tein value,RPV) 相對蛋白質價值是動物攝食受試蛋白的劑量-生長曲線斜率(A)和攝食參考蛋白的劑量-生長曲線斜率(B)比: RPV=A/B×100 以含3~4種不同劑量的受試食物蛋白餵養斷乳大鼠,將大鼠體重增長數(Y)對受試蛋白的進食克數(X)繪製回歸方程,求其斜率(A)。同時用含不同劑量的乳白蛋白(參考蛋白)餵養動物,同法得劑量-生長回歸方程及斜率(B)。假設前一回歸方程為Y1=2.35X1-0.36,後一回歸方程為Y2=4.12X2-0.28,則此受試蛋白的相對蛋白質價值可計算如下: RPV=2.35/4.12×100=57 由受試蛋白測得的回歸方程,斜率越大蛋白質利用率越高。 * 粗蛋白質之定量 * (6)胺基酸評分(amino acid score)或化學評分(chemical score) 1946年Block等指出在合成蛋白質的場所,構成蛋白質所必需的胺基酸(AA)必須同時存在,缺乏其中任何一種就會影響合成,因此用食物蛋白胺基酸的組成評價蛋白質。 查表計算或測定某種受試食物蛋白或混合食物蛋白中每一種必需胺基酸的含量,與參考蛋白進行比較,以每種胺基酸與參考蛋白胺基酸的比值表示。比值最低的那種胺基酸,即為第一限制胺基酸,此最低比值即受試食物蛋白的胺基酸評分或化學嚏C胺基酸評分可計算如下: 胺基酸評分=每克受試蛋白的某種AA含量(mg)/每克參考蛋白的該種AA含量(mg)×100 或 胺基酸評分=受試蛋白每克N的某AA含量(mg)/參考蛋白每克N的該種AA含量(mg)×100 * 粗蛋白質之定量 * (6)胺基酸評分(amino acid score)或化學評分(chemical score) 食物蛋白中胺基酸的含量可用比較的參考蛋白的關係表示或用每克氮的關係表示。 Block等原用卵蛋白作為與受試蛋白比較的參考蛋白,經後人修改現多採用FAO/WHO(1973)根據學齡前兒童最低需要量制定的理想胺基酸需要量模式(表)與受試蛋白進行比較。 * 粗蛋白質之定量 * 表、理想的胺基酸需要量模式 含量(mg·g-1蛋白質) 異亮胺酸 40 亮胺酸 70 離胺酸 55 蛋胺酸+胱胺酸 35 苯丙胺酸+酪胺酸 60 蘇胺酸 40 色胺酸 10 纈胺酸 50 * 粗蛋白質之定量 * 表、幾種食物蛋白的胺基酸評分 蛋白質來源 胺基酸含量(mg·g-1蛋白質) 胺基酸評分(限制胺基酸) 離胺酸 含硫胺酸 蘇胺酸 色胺酸 理想模式 55 35 40 10 100 稻穀 24 38 30 11 44(離胺酸) 豆 72 24 42 14 68(含硫胺酸) 奶粉 80 29 37 13 83(含硫胺酸) 穀、豆、奶粉混合(67:22:11) 51 32 35 12 88(蘇胺酸) *根據Pellett,Pl et al(1978):“Nutritional Evaluation of 蛋白質tein Foods”計算 * 粗蛋白質之定量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