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短文两篇
主备人:曾凡红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 准确理解课文下注的词语,弄清词语的含义。
2、 把握文章的修辞手法和感情内涵,学习写景和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4、 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 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
2、 学习文中的写景状物的方法和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教学突破:
教学时,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从描写山水之美转化到个人情感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作者简介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医学家。隐居茅山。梁武帝遇有国家大事,常去山中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为“山中宰相”。
写作背景简介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
二、 问题知识: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三、疏通文意:
(一)初读,正音并解释重点词语。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二)参考译文
四、感悟文章
你体会到本文的语言特色了吗?
句式很整齐,大多是四字(言)一句,加上对偶修辞手法的运用,读来朗朗上口。
五、体会意境:
六、小结:
这篇山水小品廖廖68个字,就概括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使文章清幽隽雅,像诗一般优美动人。表达作者亲近自然的喜悦。
第二课时 《记承天寺夜游》
一、导入
月在古诗里给人的感觉就是温柔多情的。要么是谦谦君子,要么是窈窕淑女,要么象征着团圆,要么暗示着分离,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淡淡的柔弱的清凉的味道,而这正迎合了文人的雅兴和追求平淡的心理,所以,文人学者们常借月亮来抒写自己的情怀……
调动你的语文积累,说出两句吟咏月亮的诗句。
二、作者简介
1、苏轼 (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很杰出的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他出身世族地主,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七岁知书,十多岁传文,一生文采风流。
2、张怀民:1083年被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决不挂怀贬谪之事,公务之余,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
3、写作背景:
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由于他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调离出京。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因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说他写诗讽刺了“新法”而被捕入狱。这就是当年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同年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本文写于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三、初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初步体会作者的感情。
四、再读课文
要求:参考注释理解课文,掌握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能翻译课文。
参考译文:
五、三读课文
要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夜游过程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 “欣然”
? “念无与为乐者” “遂”、“寻”
? “怀民亦未寝”
? “相与步于中庭”
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
六、小结:
苏轼遭遇“文字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抑郁,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郁闷,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坦荡、旷达、笑对人生的生活信条。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同时,更感受到了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
七、当堂检测:
教后反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初级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精讲课件 第一章 概述.pdf
- 锅炉安装施工通用工艺规程.pdf VIP
- 医院消毒供应室规范化管理.pptx VIP
- DB4102_T 045-2024 开农85夏直播花生栽培技术规程.docx VIP
- TCAMET - 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第5部分:核心设备产品规范.pdf VIP
- 混凝土道路施工方法.docx VIP
- 2024网民网络安全感满意度调查—商用密码专题调查报告-密码科技国家工程研究中心.pdf
- 某公司采购工作手册.doc VIP
- 现代幼儿教师实用英语口语 (12)句子教学.pptx VIP
- 光伏项目经济指标工程概算造价表.xls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