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中国的三大三角洲.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精品]中国的三大三角洲

内容提要 本书综述黄河、长江和珠江三大三角洲的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条件。内 容包括三角洲形成历史、岸线变迁、气候、土壤、人口、工农业、城镇、港 口、区域经济发展历史、今后整治意见及将来发展前景,是一本综合性的地 理科学专著。作者对三大三角洲有多年研究,最近又进行了一次实地调查, 故书中资料新颖,论点明确,并有作者自己的独到见解。 本书全面论述了我国三大三角洲的自然和经济条件,可作为海内外投资 者了解本地区的良好背景材料。本书并可作高等学校、有关专业师生的参考 书,也可供经济工作者、一般干部及广大读者阅读参考。 前 言 中国三大三角洲即黄河、长江和珠江三角洲向为我国人口稠密,经济发 达的地区,又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在目前加速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它们 在全国经济和政治上的地位更为重要。 本书全面介绍了我国三大三角洲的自然地理背景、最近经济发展情况以 及区域发展远景和问题,是一本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作者以较多篇幅论述 经济发展问题,因为这是人们最感兴趣和最关心的主要问题。 1990—1992年,我们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资助课题 “海平面上升对 黄河、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的影响。”由此曾对这三个三角洲进行了比较详细 的实地调查研究。本书就是根据作者长期对三大三角洲的研究,结合这次实 地调查研究成果编写而成,内容比较新颖,可供高等学校地理系师生、经济 工作者、一般读者参考。 本书是一本集体创作的成果,黄河和长江三角洲的自然条件部分由任美 锷、史运良编写,经济地理部分由崔功豪编写,珠江三角洲由曾昭璇、曾宪 红编写,全书最后由任美锷校阅、修订、定稿。 任美锷 1992年7月于南京 中国的三大三角洲 第一篇 总论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海洋,在海岸带形成了许多 三角洲或河口湾 (三角港 estuary)。其中尤以黄河、长江和珠江三大三角 洲最为重要,本书的讨论范围即指上述三大三角洲。 黄河是中国文化的摇篮,是世界含沙量最高的河流,也是世界输沙量最 多的河流之一。由于最近5000年来黄河下游河道多次迁移,因而在海岸带造 成了三个三角洲,即以天津为中心的老黄河三角洲、江苏北部的废黄河三角 洲及山东的现代黄河三角洲。长江源远流长,是我国最长的河流,流量也最 为丰沛。珠江是我国南方的大河,也是我国最著名的河流之一。这三大三角 洲分别位于我国温带、亚热带和热带,自然地理特征各不相同,但均为人口 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又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天津有我国第一个保税 区 (即自由贸易区),上海有全国著名的浦东开发区,珠江三角洲有我国成 立最早,也是最著名的经济特区——深圳和珠海。因此,在我国经济建设中, 三大三角洲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第一章 自然地理特征 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的河口地区,是海洋过程与河流过程间复杂交互作 用的产物。因此,世界各大三角洲的形态和沉积环境千差万殊。但有一个共 同特征,即河流水流进入河口,水面比降减小,流速降低,河流挟沙能力大 减,使泥沙在河口大量沉积。在世界许多大河,河流所带泥沙的80—90%都 沉积在河口地区,故沉积速率极高,河流泥沙的堆积速率大于海洋动力的侵 蚀速率,因而在河流入海处堆积成巨大的三角形沉积体,这就是三角洲。 三角洲一般由陆上三角洲和水下 (海底)三角洲两大部分组成,水下部 分是陆上部分的延续。许多大河三角洲,水下三角洲的面积常超过陆上三角 4 2 洲。如长江三角洲陆上部分面积为 2.28×10km(从沉积学上划分),水下 4 2 部分面积为 2.9×10km,陆上和水下面积之比为0.78。缅甸的伊洛瓦底江 三角洲则陆上部分面积仅为水下部分的十分之一。 按照地貌和沉积物的不同,三角洲自陆向海又可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 洲前缘和前三角洲三个部分。三角洲平原是三角洲已经出露水面的部分,地 势极为平缓,但微地貌和沉积物仍较复杂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