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精品]中小学生课堂故事博览_文明世界的动力—能源化学的故事
绿色,在烈火中永生——薪柴
读过安徒生童话的人都不会忘记那个穿着单衣,划着火柴取暖的卖火柴
的小女孩,那绝望中的小小火光给了她一丝丝的温暖,却无法拯救她悲惨的
命运。
可怜的小女孩,那小小的火柴所发出的一点点热量,怎能助你度过寒冷
的冬天呢?
不过,人类以燃烧木材取暖的方法,早在几十万年以前就有了。
在使用煤炭以前,木头一直是人类最好的燃料。因为那时候地球上到处
长着茂盛的森林,木头俯拾皆是。另外,只要木头干燥,它就很容易被点燃,
而且能燃烧很长一段时间,发出的光和热也很可观。
你知道吗?原始人用来使木头着火的东西,其实还是木头。一开始,人
们用带锯齿形的木棒摩擦木头起火;后来在木头上打个洞,把一根一端很尖
的木棒在一个有沟的木板上用力来回划来取火;最后便是我们所熟悉的“钻
木取火”方式,即用弓弦卷绕木锥,将木锥插入木板洞内,迅猛地旋转木锥
取火。这种“钻木取火”的方式,是原始人用木头取火方式中最进步的一种。
草木作为人类的主要燃料,历史长达数十万年,一直延续到人类开化程
度已十分高的 17 世纪。
从化学角度来看,木材主要是由一种叫“纤维素”的物质组成的。纤维
素是一种有机物,其中主要是碳、氢、氧三种元素。木头能燃烧并发光、发
热主要归功于纤维素。
当木头燃烧时,木头表层木料中的碳原子跟氢氧原子很容易和空气中的
氧原子化合,火就烧得很旺,这个过程可以这样表示
( ) →
纤维素
C H O + O nCO + nH O6 10 5 n 2 2 2
但是,空气很难进入木头中心。木头的中间部分不断受热,它的纤维素
大分子被分解为小分子的气体,从木头中跑出去,这些气体中可燃的跑出去
后就燃烧掉了。由于缺少空气,在木头的中间部分没有足够的氧原子,有些
通过重重阻力来到木头中心的氧原子,也很快与氢原子结合起来,因为碳原
子比氢原子更难于和氧原子结合。
由于以上原因,在木头的中间部分,就会组成一些主要由碳原子构成的
集合物。如果这时木头外面的火焰熄灭,这种黑色物质就能保存下来。这种
被保存下来的黑色物质就是木炭,木炭即是被碳化了的木头。
因为木炭主要由碳原子组成,当你把它投入火中时,碳原子终于有了和
氧原子结合的机会,就欢快地燃烧起来,但碳原子燃烧时并不放出气体,所
以人们在烧炭时看不到跳跃的火苗,只看到木炭一片片发红、发热,然后化
成灰烬,但并不会“灰飞烟灭”。这种燃烧方式很受人们欢迎,至今还有人
用木炭取暖。
最早的木炭是人们在无意中获得的,到后来,人们就开始有意识的用木
头制木炭。好的木炭是以较粗的树木枝干放在窑中封闭烧制而成的,其断面
有光泽,敲击起来还会发出金属声,被称为“钢炭”。
然而木炭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并不是取暖,而是用它来冶炼金属。由于碳
及碳部分氧化所生成的一氧化碳既可作燃料同时又是很好的还原剂,所以它
很早就被人们用来冶炼金属:冶铜、冶铅、冶铁??中国人在汉朝以前,就
用木炭来冶炼金属。
木炭不仅仅是燃料。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就是用硫磺、硝石
和木炭制成的。
木头作为燃料,为人类服务了数十万年,但是到了 18 世纪,生产力发展
程度越来越高,木头的需求量剧增,使得一些地方单靠树木的生长已供不应
求。
能源不够了,怎么办?
岩层里的黑色来客——煤
神秘的黑石头
马可·波罗在《东方见闻记》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中国的燃料不
是木头,也不是干草,却是一种黑石头??在中国,到处都有黑色的石头。
它们是从山上开采出来的,像矿石一样,它可以燃烧,燃起来火力比木头还
要猛烈,能够连续烧一整夜,一直到第二天早晨。因此,居民就把黑石头当
木头烧。它的价格比木头便宜,而且又能把树木保存了下来??”马可·波
罗所说的可燃的“黑石头”,就是煤。其实,中国人开始用煤,大约是他见
到之前 1000 多年前的事了。
在沈阳发掘的新石器末期的遗址中,曾出土过用“煤玉”(一种特殊的
煤)雕琢成的圆环和造型生动的动物。这说明我们的祖先早在六七千年前就
已发现了煤这种矿物。后来,在西安、宝鸡出土的西周墓葬里,在河南陕县
的汉墓中,都发现过煤玉的雕刻制品,说明这一种矿物在各地均有发现,历
代均有应用。实际上,现在我国北方的一些产煤区仍可见到这种煤雕工艺品,
这几乎可称是我国传统工艺品中最为古老的一类了。
现在已知的最早用煤的文字记载是《汉书·地理志》:“豫章郡出石,
可燃为薪。”豫章郡在现今江西南昌一带,那里至今还出产煤,在辽宁抚顺
发掘出的汉代居住遗址中,也在煮饭的火坑内发现过烧过的煤炭。
在古代,煤的名称很多,有石炭、灰炱、石涅、乌金石、乌薪、墨金、
樵石、燃石、墨脂石、矿炭等。“煤”字的本义是指烟尘凝在器具上的烟炱,
制墨的烟炱也称煤,人们大约是看这种矿物漆黑,如同烟炱,所以才称它为
“煤”吧。
煤比木炭的火力强而持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精品]中学生物学教学法.pdf
- [精品]中学生物科技活动.pdf
- [精品]中学百科全书:物理卷.pdf
- [精品]中学数学教学2000年第1期.pdf
- [精品]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0年第3期.pdf
- [精品]中学素质教育阅读丛书_中华传统道德楷模.pdf
- [精品]中学素质教育阅读丛书_他们不是弱者.pdf
- [精品]中学素质教育阅读丛书_修养——人生的罗盘.pdf
- [精品]中学素质教育阅读丛书_做个乐观幽默的人.pdf
- [精品]中学素质教育阅读丛书_光荣的劳动者.pdf
- [精品]中小学生课堂故事博览_来自远方的呼唤—民歌民乐的故事.pdf
- [精品]中小学生课堂故事博览_波粒二象现光明—光学的故事.pdf
- [精品]中小学生课堂故事博览_才华横溢—文豪的故事.pdf
- [精品]中小学生课堂故事博览_无限的交响乐—极限的故事.pdf
- [精品]中小学生课堂故事博览_幻化的生命—生命化学的故事.pdf
- [精品]中小学生课堂故事博览_洁白羽毛传深情—羽毛球的故事.pdf
- [精品]中小学生课堂故事博览_大地的衣裳—绿色植物的故事.pdf
- [精品]中小学生课堂故事博览_流动的“交响乐”—油画、素描、水彩、雕塑的故事.pdf
- [精品]中小学生课堂故事博览_流动的画卷—音乐艺术的故事.pdf
- [精品]中小学生课堂故事博览_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美术概论.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