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教.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回家》教

《回家》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叙事散文。作家龙应台以温柔、细腻的笔触,为我们讲述了一件事:儿女们送80多岁的母亲回家。文章结构清晰,内容明确。高一的学生,有一定的散文阅读能力,应该比较容易读懂。但文章通过这件事所传达出的情感却是很深沉、很厚重的。对于没有生活经历的学生,想要透彻的品读作者的情感,的确需要教师的引领。阅读教学本来就是一种对话:首先是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与作者的对话,表现在课堂上就是师生共同与文本的对话、与作者的对话,还有师生的对话,生生的对话。因此,教师如何引领对话,如何通过对话引领学生解读作者心声、解读文本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所以,这节课,我准备采用课堂对话、情境引领的方式进行教学,以期达到引领学生更深入的解读作者情感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1.解读”回家“的真正含义。 2.了解本文插叙的手法及作用。 3.体会作者温柔细腻的情感及对亲情的深切解读。 教学重点:1、解读”回家“的真正含义。 2.了解本文插叙的手法及作用。 教学难点:3.体会作者温柔细腻的情感及对亲情的深切解读。 教学方法:问题引领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具:ppt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采用激趣法导入,从学生熟悉的歌曲入手,创设营造课堂感伤的氛围) 2014年春晚王铮亮的一曲《时间都去哪了》,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可以说人人传唱。这首歌用低沉的旋律,配上王铮亮沧桑浑厚的低音,再一次向我们诠释了父爱、母爱的厚重与伟大,也道出了人生的轮回流转。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欣赏这首歌。(附《时间都去哪儿了门前老树长新芽院儿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 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 一生把爱交给她只为那一声爸妈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 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时间都去哪儿了”回家“的真正含义。 2.了解本文插叙的手法及作用。 3.体会作者温柔细腻的情感及对亲情的深切解读 三、作者简介 龙应台(1952年2月13日-),女,台湾高雄人,祖籍湖南衡山县,父亲龙槐生为国民党军官,母亲应美君,浙江淳安人。因父亲姓龙,母亲姓应,生于台湾,得名龙应台。 作家、社会评论家、思想家。曾任教于纽约市立大学及梅西大学外文系、任台湾中央大学外文系副教授、台北市文化局长等。被誉为华人世界有影响力的一支笔,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台湾著名的女作家。喜欢旅行、摄影,又叫龙大侠。其作品内容丰富多彩,既有对社会现实的批评,也有对母亲、孩子、兄弟、朋友等亲情、友情的款款深情。主要作品《野火集》、《目送》、《孩子你慢慢来》等散文集。 四、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理解内容(通过四个问题,帮助学生理顺文章结构,了解文章内容。因为学生没有时间预习,所以这个环节必须突出朗读。并且要求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做好自然段的标注,带着问题读书。) 1.这篇叙事散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请你用一句话概括。 2.在回家的路上,作者选取了那些场景来叙写? 3.妈妈在回家的路上有哪些表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 4.结合课文,说说妈妈反复强调、执意要回的家在哪里? (在引导学生解决这四个问题的时候,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回答,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回答的时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成为阅读的主人) 引导明确: 文章写了儿女们带妈妈回家这件事。(教师适时板书,并补充背景介绍:本文是作者龙应台与兄弟们带90多岁的患了老年痴呆症的妈妈回她的浙江老家) 在回家的路上,作者选取火车站(1----7)、火车上(13----17)两个场景来叙写的。(教师板书,对于学生提到的另外两个场景:乡下散步(8---9)、妈妈卧房(10----12)要引导他们这在叙述上是回忆,属于插叙,由此引出对插叙作用和环境渲染烘托的作用的讲解) 通过学生在文中的勾画,教师引领学生筛选信息,品读重点语句,突出妈妈的表现,体会情感。比如文中第2、4、7、14段等的叙写。 在回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的时候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的补充强调插叙的作用。 插叙的作用 (1)插入的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2)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3)使文章脉络清晰。(4)结构紧凑。 文中8-12自然段插叙了”陪妈妈在乡下散步“、”妈妈在卧房“这两件事,补充交代了妈妈患了脑萎缩,或者用药,造成对空间的不确定感;记忆力衰退,不认得家的事实,对妈妈在回家路上的执意“回家”表现做了解释。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鲁迅《故乡》中闰土和杨二嫂就是插叙的内容,进一步体会插叙的作用,完成教学重点) 4、引导学生阅读文中第16自然段,齐读,初步了解“回家”的含义。(教师适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