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文化课复习纲要文化课习纲要.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化课复习纲要文化课习纲要

1、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它的伦理性。 自然地理环境:半封闭的大陆性地域,使得中国古文化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大陆民族文化。 经济环境:形成了以种植经济为基本方式的农耕经济格局。 社会文化环境:形成了以父家长为中心的宗法制度。 中国是在血缘纽带解体不充分的情况下步入文明社会的,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宗法体系。 ① 对血亲关系的高度注重——从亲属称谓上就能反映出来。 ② 对祖先的顶礼膜拜。 因此“孝亲”成为中国道德的本位,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孝”为核心的道德伦理体系。 2、为什么中华文明能绵延不绝。 中国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表现在它的同化力、融合力、延续力和凝聚力等诸方面。 所谓同化力,是指外域文化进入中国后,大都逐步中国化。 所谓融合力,是指中国文化是在汉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有机地吸收各民族文化,从而形成具有丰富内涵的中华文化。没有这种融合,也就没有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文化的同化力和融合力,是其无与伦比的生命延续力的内在基础。 中国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还表现在它具有历久弥坚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具体表现为文化心理的自我认同感和超地域、超国界的文化群体归属感。 第一讲 中国古代的礼 一、礼的作用 二、礼与俗的关系 三、礼与俗的区别 四、礼的分类 1、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吉礼祭祀的典礼,古人将其列为“五礼”之首,说凶礼是哀悯吊唁忧患的礼仪军礼宾礼就是接待宾客的礼仪,指天子与诸侯嘉 2、为什么古代贵族那么看重宗庙祭祀? 在宗法制度下,“始祖”之义不再是血缘意义上的最早祖先,而是宗法意义上的最早祖先,即指分族的第一代祖先。这样就造成大宗百世不迁,小宗五世而迁;大宗上祭太祖,小宗只上祭至高祖的局面。 因为宗法制是以嫡庶制为核心的,因此宗法制规定嫡为君、庶为臣,由此形成不同层次的大宗小宗。这些大宗小宗不仅政治地位不同,连祖先祭祀权也泾渭分明,小宗氏族不得把大宗的祖先当作自己的祖先来祭祀。由于周代的宗法组织与政治组织二位一体,因此祖先崇拜的政治意义十分突出。在这种情况下,贵族宗庙祭祀的权力与政治权力是完全一致的。 3、昭穆制度 4、冠礼:冠礼的意义及后世的演变 到汉代,冠已成为昭名分、辨等级的标识。 5、跪拜礼 跽:长跪或跽是对别人表示尊敬的姿势。 对于坐着的人来说,跽也是将要站起来的准备。按剑而跽便是准备起立自卫的动作。 稽首、顿首、空首 第二讲 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 人类的婚姻先后经历了群婚制、对偶婚制和一夫一妻制三种主要婚姻形式。 1、血族婚、亚血族婚和对偶婚 2、一夫一妻制产生的原因 3、什么是“蒸”、“报”婚 4、什么叫“媵”、“妾”制 5、封建聘娶婚形成的原因 6、封建聘娶婚的婚礼仪式——六礼 7、后代婚礼的演变有什么特点 8、七出、义绝 第三讲 中国古代的丧葬制度 中国古代的丧葬制度包括埋葬制度和居丧制度。居丧制度分为丧礼制度和丧服制度。中国古代的埋葬制度、丧礼制度、丧服制度,都具有等级分明、形式繁缛这两个显著的特点。 1、土丘坟的形成和发展 2、执绋 3、虞祭、卒哭和祔祭三大祭祀 4、丧礼的意义 5、五服制: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等,统称“五服”。 6、父亲为什么要为长子服斩衰? 7、守制的规定:夺情 8、丧服制度与宗法制度的关系 第四讲 中国古代的称谓 1、姓与氏 每个以母系血统为纽带的氏族都必须有一个有别于其他氏族的称呼。这就是“姓”。 最初的“氏”,大体上应当是各个父系氏族的称呼或标识,也可以是该氏族的男姓首领的称呼。 清代著名学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氏》:“姓者,统于上者也;氏者,别于下者也。” 姓的作用:明血缘、别婚姻。 氏的作用:别贵贱,是贵族男子身份地位的标志。 2、先秦男子称氏,妇人称姓 男子称氏,是由氏族制决定的。男子作为族长,则以他所率的氏族名称之;作为氏族始祖,则以用他的字号等命名的氏族名追称之。通过称氏,可以別亲疏贵贱。同族亲非同疏;大宗贵,小宗贱。 一般是长辈对晚辈称名,同辈之间称字。这种习惯在战国以前尚不严格,战国以后就成为一种比较严格的礼制。 自称、谦称、上对下称名; 敬称、尊称、下对上称字。 字与名有密切关系,字往往是名的补充或解释,这叫“名字相应”,互为表里,故字又称作“表字”。 5、地望称是一种不直呼其名的尊称就是以地名作为对 可以不避讳的情况:二名不偏讳,礼不讳嫌名 8、谥号、庙号、年号的使用情况 第五讲 中国古代的衣食住行 一、衣着和佩饰 1、衣、裳、巾帼 2、上衣的形制和部件:衽、袂、祛 3、缙绅 4、纨袴:为有钱人的服装,后来专用以指富贵人家不务正业的子弟。 5、脱躧 6、环、玦、瑗的含义 二、饮食和器皿 1、簠簋:时常连称,后代并用以代表祭祀。 2、俎豆:俎和豆都是祭祀时使用的礼器,因此,古人常把俎豆连在

文档评论(0)

ganqlud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