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文言句式专题复习研讨.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言文专题复习之 (2011年浙江卷,《新唐书·张文瓘传》 翻译(2)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 (部分原文)时高宗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复征讨四夷,京师养厩马万匹,帑瓘浸虚。文瓘谏曰:“王者养民,逸则富以康,劳则怨以叛。秦、汉广事四夷,造宫室,至二世土崩,武帝末年户口减半。夫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人罔常怀,怀于有仁。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帝善其言,赐缯锦百段,为减厩马数千。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 (定)中心词“主”—— [状] “谓”——(定)中心词“宾” ,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主谓倒置 1、何以战? 规律四: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 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的。定语一般要放在中心词之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中,除了此种情况外,也可以放在中心词之后,我们称它“定语后置”。 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共有的,不过,文言里这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也经常被省略。 (一)省略主语 主语的省略,文言文中最为常见。可分为“承前省”、“蒙后省”、“对话省’等形式。 1.承前省 (1)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大破之。 (2)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异蛇)触草木,(草木)尽死。 2.蒙后省 (1)沛公谓张良曰:“……( )度我至军中,公乃人。” (2)(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3.对话省 (1)(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2)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之事)甚急。” (二)省略谓语 谓语是句子最重要的部分,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省略谓语的情况还是比较少的,不过在文言文中,省略谓语也不是非常个别的现象,尤其是并列的句子,如果一句用了某个动词,另一句同样的动词就可以省略。有时省略的谓语需要根据上下文补出,才能不影响意思的表达。 (三)省略宾语 文言文中省略动词和介词后的宾语是比较普遍的,所省多是代词“之”。 1.省略动词后的宾语,如: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2.省略介词后的宾语,如: 成视,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之)较。(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 (四)省略兼语   “使、命、令”这类动词的宾语常兼作后边一个主谓词组的主语,这个词就称作兼语。现代汉语的兼语一般不能省略,文言里的兼语却往往被省略,所省多是代词“之”: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赵。 (五)省略介词 古文中常常省略介词“于”,还有介词“以”、“自”等,这些介词与后面的宾语组成介宾结构,这个介词常常被省略。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定义】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重要特征】文言文判断句的最大特点不是用判断词“是”,而往往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用以对主语进行判断。译为白话文时一律要加上判断词。 【类型】1.在主语后加“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加“也”,表示肯定语气;典型的“……者……也”句式;“……者也” 。 (1)粟者,民之所种。(贾谊《论贵粟疏》) [译文:粟是民众种植的。] (2)此谋攻之法也。(《孙子·谋攻》) [译文:这是用谋略进攻的方法。] (3)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史记·廉蔺列传》) [ 译文:廉颇是赵国的名将。] (4)晏婴,齐之习辞者也。(《晏子使楚》) [译文: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 【类型】2.副词兼表判断,译时应把副词的原义译出并补上判断词。 【重要特征】用“乃”、“则”、“即”、“皆”、“必”、“固”、“诚”、“本”、“亦”、“素”等副词表判断,兼加强语气。 (1)此乃信所以去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译文:这便是韩信离开的原因。] (2)且相如素贱人。(《廉蔺列传》) [译文:况且,蔺相如本来是地位低下的人。] (3)非其父兄,即其子弟。(《左传·襄公八年》) [译文:不是他们的父亲、兄长,便是他们的儿子、弟弟。] 【类型】3.动词“为”、“是”表判断。其中“是”表判断,此义出现较晚,也比较少见。 (1)余为伯鯈,余而祖也.(《左传·宣公三年》) [译文:我是伯鯈,我是你的祖先。]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译文:知道它就承认知道它,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便是真正的知。] 【类型】4.语气词“惟”(“维”)表判断,可照旧译为语气词,也可译为判断词,或者两者结合。 (1)周虽旧邦,其命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