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暴云中的起电机制.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雷暴云中的起电机制

雷暴云中的起电机制发布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5-10-08 10:44:51单位:中科院寒旱所 雷暴云的典型电特征是云内的电荷分离并最终达到放电发生(闪电)的阶段。关于雷暴云起电机制的研究有很多书涉及(Mason, 1971;Moore and Vonnegut,1977),本书只给出有关起电机制的一些基本知识,详细可参考Mason(1971)和Mason(1980)的著作。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多种关于云中起电机制的假设,有些是在实验室的基础上提出的(Gunn,1954,1956;Hallett and Mossop,1974;Takahashi,1978;Hallett,1979;Latham and Dye,1989;Latham,1980;Norville et al,1991;Williams and Zhang,1996;Saunders and Peck,1988;Jayaratne,1998a),有些是根据一些物理现象或概念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提出的(Paluch and Sartor,1973;Chiu,1978;Kuetter et al,1982;Rawling,1982;Takahashi,1984;言穆弘和葛正谟,1985;Heldson and Farley,1987;Ziegler et al,1989;言弘谟等,1991;Scavuzzo et al,1998)。这些假设大多以两个基本概念之一为基础:即以降水为基础的感应过程和非感应过程。另外还有一种机制则与降水无直接的关系。本节将给出几种典型起电机制的基本概念。 1.感应起电机制在感应起电机制中(图2-9),外部电场引起降水粒子的电极化,极化强度取决于所涉及粒子的介电常数。在晴天电场下,电场方向自上而下。在垂直电场中下落的降水粒子被极化后,上部带负电荷,下部带正电荷。同这些较大的降水粒子相碰撞后的小冰晶或小水滴就获得正电荷,随上升气流向上,从而发生了电荷的转移过程,使得云粒子带正电荷、降水粒子带负电荷。图2-9给出了在垂直电场中极化的云粒子和冰粒之间经弹性碰撞而产生电荷分离过程的示意图。带负电荷的雨滴或冰粒由于具有较大的重量而下降,并加强原来的电场。大、小粒子之间电荷交换的数量随电场的增强而增加,该效应由正反馈维持,正反馈使原电场增强,直至增强到水滴所携带最大电荷的极限值,并伴有闪电,或者重力被电力所抵消,才使大颗粒停止下降。实验室的实验表明,感应过程只有当环境电场高于10kV/m时才有显著作用(Aufdermauer and Johnson,1972) 2.非感应起电机制除感应起电外,非感应起电过程也是很重要的。非感应起电包括温差起电、结霜起电、大水滴和冰晶的破碎起电、水的冻结和融化起电等。这里介绍两种被认为是比较重要的起电机制。(1)温差起电:如果两片初始温度不同的冰晶被带到一起,而后又被分开,则温度较高的冰晶获得负电荷而较冷的冰晶获得相等数量的正电荷,这是因为较活跃并带有正电荷的氢离子向温度梯度降低的方向扩散,而较稳定被带有负电荷的OH-离子较多地存在于温度较高的部分。由于冰晶和霰粒子常在云强烈起电的情况下出现,又因过冷水滴在增大中释放潜热。霰粒子一般比环境稍暖,所以小冰晶与霰粒子之间的碰撞有利于温差起电。(2)结霜起电:Takahashi(1978)通过实验室实验提出了结霜起电机制。结霜起电是由于在冰、水共存区,软雹暖结霜表面与冰晶冷结霜表面之间产生温度差,从而导致了电荷的转移,结霜软雹与冰晶之间相对扩散增长率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决定电荷转移的重要因子,而增长率取决于温度、局地过饱和度、液态水含量和冰晶尺度。这些因子的不同配置将引起不同极性的电荷转移,所以存在一个反转温度实验室实验结果发现:①主要的电荷传输与冰晶和软雹之间的碰撞过程紧密相关,起电作用区主要发生在过冷水滴浓度较高的区域;②每次碰撞的电荷传输量与冰晶的尺度有很强的依赖性,对直径为100 μm的冰晶,碰撞时电荷的转移量为1~5 fC;③对1 g/m3的液态水含量反转温度在-10~ -20℃之间。这些实验室试验结果与野外实际观测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3.对流起电机制Vonnegut(1953,1963)发展了早期Grenet(1947)的概念,提出了不依赖于降水的电荷分离对流起电机制(图2-10)。该机制假定云中电荷不是来自于水成物的起电和重力沉降,而是来自云外的大气离子和地面尖端放电产生的电晕离子,正、负电荷在垂直气流的作用下被分离。图2-10给出了对流起电机制的示意图。存在于晴天区域的正空间电荷由上升气流带入云内并附着于云粒子上,形成一个净正电荷区域。该电荷的电场可使这块云的周围或电离层中的负离子流向云的表面,使得云的外围部分带上负电荷。云内部猛烈的上升气流和云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