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政:青春激荡在江淮.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左政:青春激荡在江淮.doc

左政:青春激荡在江淮   知道“左政”这个名字,纯属偶然。在2012年一次采访新四军女战士梅福林老人时,梅老说自己只是一个文艺兵,建议我去拜访安徽省离退休女干部联谊会的会长、老大姐左政,说左政革命经历十分丰富,很值得一写。梅大姐还亲自带笔者造访左政。   坐在手推车上的左政双目已经失明,听力也有严重障碍,岁月沧桑尽显于老人布满皱纹的面庞。采访中老人突然表示:她要唱一支军歌。随即,老人放开歌喉,一边歌唱一边挥动着双手,脸颊有了血色,神情也显得饱满起来。目睹眼前这一幕,我不觉为之动容,在脑海中,仿佛又看到了一位新四军女战士的飒爽英姿……   浙中名城金华,依山傍水,风景秀丽。1917年7月31日,左政诞生于金华石楠塘村,原名徐秉渊。左政的父亲徐秀卿是晚清秀才,为人敦实,一生行医,家境殷实。徐家是一个大家庭,左政兄弟姐妹9人,她排行最末。   左政7岁起就在家乡小学开蒙读书,14岁考入杭州省立女子初级中学。左政的青少年时期,正值民族危亡之秋,内有军阀混战,外有帝国主义步步紧逼,山河破碎。1931年爆发“九?一八”事变,日军肆意吞并祖国东北神圣领土,杭州各校学生旋即举行示威游行。左政和爱国学生一道,勇敢地走上街头,抵制日货、积极进行抗日宣传、募集资金救助难民。1935年左政在上海大同大学附中读高中,她积极参加“一二?九”运动,向当局请愿呼吁抗日。   1937年暑假,左政回到家乡金华,适值“七?七”事变爆发,当地与上海的交通断绝,左政只得在省立金华中学借读。在此期间,左政参加了抗日救亡宣传队,爱国青年们走上街头、深入村镇,用演讲、话剧、歌唱等形式进行宣传,唤起民众抗日激情。1938年,左政高中毕业,进入上海大同大学学习期间,深受同班同学、地下党员张佩玉的影响,接受进步的革命思想,并参加了地下党组织。   那时上海为沦陷区,斗争环境十分险恶。中共地下党组织给左政指派的任务是做学生工作,左政和同学们筹划出版一份进步刊物。为取得刊物合法性,党组织指派左政与学校交涉,最终得到同意后内容并没有交校方审查。刊物出版后,学校当局感到震惊,连忙找左政谈话,并给予警告处分。组织上认为左政已被敌人怀疑,决定让左政趁暑假来临之际,离开上海前往新四军淮北根据地。   1942年秋,左政等100余名上海各大学的师生,带着抗日救国、追寻光明的理想,分批通过敌人重重封锁线和关卡,陆续抵达淮北抗日根据地。在撤离过程中,左政担负了部分组织动员工作和交通联络工作。   进入根据地后,左政参与了江淮大学的筹建工作。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上海各类学校纷纷停办,或被迫进行奴化教育,学生面临失学、失业,爱国知识分子处于彷徨之中。中共中央华中局、江苏省委根据党中央关于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到根据地、进一步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示精神,决定在在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创办一所综合性大学――江淮大学,校址定在淮北根据地洪泽湖畔的仁和集。   1943年10月5日,江淮大学在仁和集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陈毅、张云逸、彭雪枫、刘瑞龙等党政军领导同志亲自参加。不久,江淮大学成立了学生党支部,支部委员会由沈曾华、侯忠澍、左政等五位同志组成,左政任组织委员,支部的组织领导直属华中局,具体工作委托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党组织领导,时任抗大四分校的政治部主任邱一涵同志直接负责。   邱一涵是原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著名革命烈士袁国平同志的夫人,皖南事变前夕才离开皖南来到江北。邱一涵工作严谨负责,很善于做政治思想工作,她告诉左政等支部同志们说,江淮大学有许多知名教授,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多来自大城市,家庭条件不同,政治觉悟层次不同,因此,江大支部同志应根据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方法做好团结和思想工作。邱一涵耐心细致的指导,对左政帮助很大。作为组织委员,左政经常到邱一涵那里汇报工作情况。汇报完毕,热情的邱一涵总会留左政住宿。左政离开上海后,与家人断绝了联系,有时难免想家。每次住宿,邱一涵与左政睡一张床,两人无话不谈,邱一涵像大姐一样与她交流工作经验,谈学习,谈长征,谈延安……每次离开时,邱一涵总要送给左政一些自己省下的肥皂、布鞋之类的日常用品,亲密无间的谈话与关怀,使左政感到无比温馨。   1944年春,由于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战场连战告捷,抗日民主根据地不断发展扩大,急需补充大批军政干部,江淮大学全体同学由军部及地方党委统一安排工作。淮北区党委把江大同学组成许多工作组,分派往各地基层工作,沈曾华、左政各率一个分队到两个区,参加农村调查和减租减息运动。一年后,左政调回到淮北区党委,到区党委直属机关党总支任组织委员兼支部书记、政治指导员。时任区党委书记邓子恢、副书记刘瑞龙等领导同志,对党支部的工作给予积极支持,支部组织生活中,首长和警卫员、一般工作人员编入同一个党小组,积极开展政治学习、进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