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構主義的起源、發展與意義.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建構主義的起源、發展與意義.ppt

建構主義對數學教學的省思 楊瑞智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數學資訊教育學系 報告者:高毓鎂 內容大綱 一、建構主義的起源、發展與意義 二、應用建構主義於數學教學反省 (一)目前依據民82年版國小數學課程標準所設計之國小數學教材,學生學習的結果如何?它有哪些優點與缺點呢? (二)建構主義觀點是否符合現代數學教育的趨勢呢? (三)如果要做好建構主義觀點的數學教學,需要哪些配套措施呢? 前言 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已在國際上逐漸形成數學教育(甚至其他學科教育)的一個理論或主張,且影響到數學教學的實施,然而它的一些應用也受到國際上的爭議(Jaworski,1994,p.14) 正面意見 「能激發學童無限潛能與創造力,建立挑戰性問題的學習興趣與自信心,實在是棒透的教學法」 反面意見 「導致學生程度下降,越學越笨,是違背學生智能發展的一種教學法」 一、建構主義的起源、發展與意義-(1) 建構主義 一種關於認識論(epistemology)的哲學觀點。 思辯何謂知識(knowledge)?知識的真實性?人如何致知(knowing)?如何成長與改變?等議題。 Von Glasersfeld(1990):   建構主義與其說是知識的理論(theory of knowledge),還不如說是致知的理論(theory of knowing)。 一、建構主義的起源、發展與意義-(2) 提醒數學教育者重新思考數學知識的認識論與數學知識的本質。 二千年來數學受到絕對主義典範(absolutist paradigm)的主宰—不可能錯、客觀的思考結構。數學的真實是不容致疑的,但卻遠離人的事務與價值。 一、建構主義的起源、發展與意義-(3) Von Glasersfeld(1990)認為建構主義根源 一、建構主義的起源、發展與意義-(4) Herder:  「我們住在自己所創造的世界裡。」 Bruner:  「建構主義的觀點—存在了什麼是思考了什麼的結果。」 Hume:  真實世界中事件的某些關係,不是歸因於事件,而是心理建構投射在客觀世界所呈現的結果。 一、建構主義的起源、發展與意義-(5) Kant:  「沒有知覺的概念是空泛的,而沒有概念的知覺是盲目的」。 Goodman(1984):  提出建構主義的中心主題是沒有唯一的「真實世界」。 一、建構主義的起源、發展與意義-(6) Lakatos(1978)提出: 判準主義(justificationism)者認為科學知識是業經證明的命題所構成,是理想中的傳統主導。 Popper:科學是不斷的革命與證偽。 一、建構主義的起源、發展與意義-(7) 悲觀的康德論者:認為由於這一監牢,真實世界是永不可知的; 樂觀的康德論者:認為我們閱讀自然這本書,不能不牽動心的動能,不能不根據我們的期望或理論對它作出解釋,上帝創造我們的概念框框就是為了適應這世界,相信框框是可以發展,並可由新的、更好的概念框框取代,創造我們的「監牢」是我們自己,我們可以批判地摧毀這監牢。 一、建構主義的起源、發展與意義-(8) von Glasersfeld(1987)及Kilpatrick(1987)指出,建構主義有兩個簡短的原則—— ?第一原則: 認知者主動地建立起知識,而不是被動地從環境中 接受知識。 ?第二原則(包含兩部分)﹕ (a) 認知的功能是適應 (b) 致知是組織個人經驗世界的一個適應過程, 但不可能 發現客觀的本體實在(objective ontological reality) 。 一、建構主義的起源、發展與意義-(9) 只接受第一原則?認知者主動地建立起知識,而不是被動地從環境中接受知識。 被稱為trivial(simple)constructivism 如Ausubelian強調接受式學習,主張「學習者的新了解需要主動地與他過去的知識、經驗相結合」。 接受第二原則的 (a)認知的功能是適應 導自於Piaget的發生(genetic)認識論的研究。 即學習者的知識是經由經驗的同化與調適成活動的基模。 一、建構主義的起源、發展與意義-(10) 第二原則的第(b)部分?致知是組織個人經驗世界的一個適應過程,但不可能發現客觀的本體實在(objective ontological reality)。 被認為是根本(激進radical)建構主義。 根本建構主義者主張:我們須放棄尋求客觀的真實,所有知識是主觀的﹔致知是認知者自己建構的實在,以符合他自己經驗的過程。 根本建構主義基本上對「真實世界」採取的是負向回饋(negative feedback)的觀點 一、建構主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