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与他乡,处处可寄情.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故乡与他乡,处处可寄情.doc

故乡与他乡,处处可寄情   马东旭的散文诗读过不少,在年轻一代的散文诗人中,他是非常优秀的一位。我至今没有见过他,但从有关他的一些介绍中,我知道他出生在豫东的农村,当地的小地名叫申家沟。为了生存,他曾经四处奔波,如今到了南疆的和田市洛浦县下面的一个村庄,在那里租地种枣,延续着作为农民的身份,村庄叫托格拉艾日克。申家沟、托格拉艾日克,虽然都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但一听这两个名字,我们就知道诗人在其人生旅途上所面临的是两个在地域、文化上存在着极大差异的地方。东旭曾经出版过一本散文诗集叫《申家沟》,是以他的家乡作为题材的,或者说,他是以诗的方式为家乡那片土地立传,可以看出他和故土存在着无法割舍的关联。如今到了他乡,或者可以称为第二故乡,他肯定会有新的不同的体验。   这组作品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交织着诗人对故乡和他乡的不同体验。这是一种很有趣的现象,诗人在不同的地方做着相同的事情,比如务农,但他在其中获得的感受却是存在差别的:他离开了故乡,但故乡带给他的却是踏实、安宁;他身处异乡,但异乡带给他的却是流浪与孤独。这种跨越时空的情感交织,构成了马东旭散文诗中的矛盾与纠结。   在马东旭的散文诗中,交织着两种值得关注的情感取向。   一种是向下的、悲剧式的,常见的包括悲痛、孤独、无助等等。他在《托格拉艾日克》中写道:   哦,在卷起的尘土中。   看不出我们的悲与欢。   与孤独。   与无助。   这几个词语快要把我的肉身涨破了。   “这几个词语快要把我的肉身涨破了”,说明诗人的这类体验是来自生命内在的,而且是向内压抑的,甚至积累了很久,力量很大,喷射出来就是让人吃惊的诗句。我们应该理解诗人的这种体验和情感取向,每个人的生命其实都带有一定的悲剧性。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存在,悲剧性就是源于个人的梦想与其所面对的现实的冲突。“这种冲突难以得到缓解的时候,承载的人要么爆发或者突破,要么压抑或者自我消解,而真正能爆发或者突破的人毕竟是少数,对于大多数承载这种冲突的人来说,他们就不得不面临向内的压抑。压抑必然带来痛苦,有时甚至会走向绝望。在中国传统诗学中有一种观念,叫诗善忧郁,说的或许就是这个道理。每个人的痛苦、忧郁有着不同的来源和内涵,于是就容易出现多样的诗。   悲痛、孤独、无助等等体验是马东旭诗歌的深层诱因核动力,也是他诗歌的重要主题之一。他说:“悲伤是体内的殿,孤独是另一个殿。”(《此刻》)但是,诗善忧郁,并不代表诗歌就只能写忧郁,或者就只能在忧郁之中徘徊彷徨。诗人或许不一定是生活中的强者,但他们肯定是精神的强者。优秀诗人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能够于忧郁之中找到方向,找到目标,实现对现实与生命的超越,也实现自我的超越,就是我们前面所“的对痛苦、孤独等体验的自我消解。于是,在马东旭的诗歌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另一种情感与精神取向,那就是超越的、神性的精神追求,这是一种依靠心力、定力和自我调适才能实现的精神状态。   作为生活在社会底层、努力参与自我调适、自我救赎的诗人,我们可以从马东旭的作品中读出很多怨,但他往往在怨中寻找、集聚、提升属于自己的内在力量。这种力量使他的诗中几乎没有恨,而是依托这种力量将其向下的、悲剧式的人生体验予以释放、修正、提升,于是在作品中就形成了一种复杂而又有向度的诗意,包括令人感动的悲悯情怀:“我想到了霾。/想到了霾包围的人类,突然落下了泪水。”(《新的一天》)“必须原谅这个世界的飞沙、走石,种种疼。”(《居江湖之远》)具有悲悯情怀的诗往往不只是诗人对自我的打量,而是蕴含着对更多的人甚至人类命运的关注,它可以带来生命的温暖与精神的慰藉,有时甚至可以发挥独特的引领作用。   马东旭的超越是带有神性的,也与带给他生命的故土有关,他甚至会借鉴宗教的理念来推进对生命压抑的释放、调节。试读下面这些诗行:   此刻,我在金色的黎明中,远离喧嚣。我崇敬的圣殿,散出奇异之香。合十的手掌,几乎触到了穹庐的蓝。   ――《新的一天》   桃花,飘着异香。但不是桃花阵。涓流,犹如金色的绸缎,奏着永恒的圣歌,终古如斯。于此,我颂出最美好的祷词:免了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类的债。我觥筹与自己,并交错。我学画画,画梅兰竹菊。做四君子,做四君子的主人。   我热爱草木和麦田,热爱篱笆和狗,星群和罗盘。热爱生活中的每一刻都在靠近灵魂的银河,神赐的。没有风暴。   ――《我在申家沟,像梭罗》   诗人说:“我是自己的上帝和国度,亦是自己的十字架。是自己的废墟,亦是废墟之中的残余。”(《居江湖之远》)但我们发现,吟唱着这类诗句的诗人,在面对于大自然、面对故乡、面对神圣的启示的时候,他的诗也可以有轻松、超然的意境。用俗话来说,诗人把现实之中该看透的都已经看透了。他开始寻找属于自己的、适合生命的新的向度,这种向度就是许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