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素质教育与数学建模计算机学院 崔志明 单单从题目本身来看,完全可能造成这样一种感觉:这个报告似乎有点“空大”,还又可能过于“专业”。 说实话,这个报告的确不好做。但我今天又不能务虚!因为,如果不着边际泛泛而谈,就很可能使大家感到“空洞乏味”;而如果讲法不当,也有可能让大家听得“云山雾罩”。 所以,以下我将在不越出这个范围的前提下,将其分解整理为几个相互关联的子题目,并力求用通俗形象的语言逐个简要讲解,希望能使大家有所收益。 一、传统(数学)教学的反思 及对(数学)素质教育的思考 1、传统(数学)教学的缺陷与不足: 以前,经常有学生这样问我们:“老师,为啥要开某某门课?学它有什么用处?”而我们往往先是一愣,继而答之曰:“开自然有开的道理,教你学什么你便学什么,怎么这么多事?” 现在想起来,学生其所以会这样问是因为不了解而想了解;老师这样答则是因为长期的传统教学观念在作祟。 我们从小就开始学习的数学,一直都是:定义—定理—公式—计算—解题这样一个周而复始的套路。很少有人更多地告诉学生这些东西是从那里来的,又能用到什么地方去。其结果便是老师使劲教,而学生却没心劲学,于是,师生关系演变成了著名的“猫和老鼠”。 2、“素质教育”观念的提出及争论: 针对传统教学缺陷的愈发突显和“素质教育”呼声的不断高涨,各种声音和观点此起彼伏。但对于“素质教育”到底是什么?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从来没有形成一个定论。 本人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数学教学工作,从学习数学到数学教学,也一直被这个问题困扰着,多年来始终没有对数学教学与实施素质教育二者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系统的认识。 但总觉得就数学而言,除了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之外,必须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应用能力,说白了就是让学生能用数学方法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二、我国数学建模教学与竞赛 活动的成功探索: 那么, 难道我们学数学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要学得一大堆重要的数学定理、公式和结论,懂得各种各样的数学方法和手段吗?否!至少不单单是这样。 如果将数学教学仅仅看成是知识的传授(特别是那种照本宣科式的传授),那么即使包罗了再多的定理和公式,可能仍免不了沦为一堆僵死的教条,难以发挥作用;而弄清了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了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实质,就可以由不多的几个公式演绎出千变万化的生动结论,显示出数学无穷无尽的威力。 其实,这些问题的发生,本质上是由于教育体制上的缺陷造成的。但我们只能改革完善,却不可以彻底打碎。 为了有效弥补中国传统数学教育“无头无尾”的状况和切实提高中国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清华大学姜启源、北京理工大学叶其孝、浙江大学杨启帆、复旦大学谭永基等一批数学教育工作者纷纷出国考查交流,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路子:即先在高校开设数学建模课程,待条件成熟时再开展全国性的数学建模竞赛活动,以促进高校数学乃至其他学科的教学改革。 八十年代初,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的一些院校率先在校内开设了数学建模选修课程。经过几年的积累和准备,1992年首次尝试举办了范围有限【仅仅少数名牌院校,不到一千人】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并产生了广泛积极的社会影响。 时至今日,这项活动已经发展成了规格最高、影响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活动【上千所院校,近4万人】。 难怪连著名科学家、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丁石孙先生也感叹不已:“以前我们也花力气搞数学竞赛,但那往往是限制在一些纯数学的难题中,这样反而容易把学生引到一条不正确的路上;而建模竞赛正是能够把数学和数学以外学科的联系揭示清楚的好方法. 从92年起教育部就支持这个活动,我认为这是有远见的。我希望能够继续扩大受益面,我也同意教育部的口号重在参与、创新意识、团结协作”。 【此处只提一下、关于建模竞赛, 其他老师会另作专题报告】 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一方面由于多学科交叉现象的不断涌现、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进一步交融,使得数学方法在解决许多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不仅更加重要、而且日益迫切;另一方面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许多应用软件的逐渐成熟,又使得许多以前只能得出数学结构,却难以实现数学结果的愿望成为可能。 完全可以这样说:今天,数学方法与计算机技术的有机结合,已经使得传统数学演化成了一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关于CAD图纸的字体修改介绍.doc
- 关于EEPROM的应用总结介绍.doc
- 关于HTML制作网页的论文 2介绍.doc
- 关于IBM_X3650_M4机型安装windows2003的方法课件.docx
- 关于java和web项目中的相对路径问题介绍.doc
- 关于keil4ARM 通过Jlink在线调试的问题介绍.doc
- 关于Labwindows的多线程技术课件.docx
- 关于matlab安装问题集中解决 文档安装不上以及打不开课件.docx
- 关于watch point使用课件.docx
- 关于癌症的生动有趣的解析介绍.doc
- GB/T 45498.2-2025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一卡通规范 第2部分:应用规范.pdf
- GB/T 37507-2025项目、项目群和项目组合管理项目管理指南.pdf
- 《GB/T 45498.3-2025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一卡通规范 第3部分:安全规范》.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37507-2025项目、项目群和项目组合管理项目管理指南.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20236-2025非金属材料的聚光加速户外暴露试验方法.pdf
- 《GB/T 20236-2025非金属材料的聚光加速户外暴露试验方法》.pdf
- 《GB/T 9065.2-2025液压传动连接 软管接头 第2部分:24°锥形》.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33523.600-2025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表面结构:区域法 第600部分:区域形貌测量方法的计量特性.pdf
- 《GB/T 33523.600-2025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表面结构:区域法 第600部分:区域形貌测量方法的计量特性》.pdf
- GB/T 33523.600-2025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表面结构:区域法 第600部分:区域形貌测量方法的计量特性.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