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傷及血液、體液暴觸之感染控制措施指引(草案).doc

扎傷及血液、體液暴觸之感染控制措施指引(草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扎傷及血液、體液暴觸之感染控制措施指引(草案).doc

建佑醫院扎傷及血液、體液暴觸之感染制措施指引前言: 針頭和尖銳物刺傷(needle and sharp injuries)是醫療工作環境中最常見的職業傷害之ㄧ,為使工作人員能於扎傷及血液、體液暴觸事件發生時,即時妥適處理及採取必要防範措施,訂定本指引,以作為醫療工作人員實務操作之參考。對象: 院工作人員。 容易發生針頭、刀具及其他尖銳物品扎傷時狀況: 針具器械操作過程中,因注意力不集中或遇到病患躁動不安時所致; 針具器械操作過程完成,仍手持尖銳物品時,因處理不慎所致; 未依標準操作程序處理使用後的針頭; 器械清潔過程中,處理不慎所致。 因扎傷或血液、體液暴觸而造成感染的常見疾病: 可能於照護病患時(patient care, PC)和/或實驗室/病理解剖時 (laboratory/autopsy, L/A),因被尖銳物品扎傷或血體液暴觸造成感染的常見疾病如下: 表一:因被尖銳物品扎傷或血液、體液暴觸造成感染的常見疾病 Infection PC L/A Infection PC L/A Blastomyosis ( Herpes ( Cryptococossis ( Leptospirosis ( Dengue ( ( Malaria ( Diphtheria ( M.tuberculosis ( ( Ebola ( Roky mountain spotted fever ( Gonorrhea ( Scrub typhus ( Hepatitis B ( ( Strep pyogenes ( Hepatitis C ( ( Syphilis ( HIV ( ( Toxoplasmosis ( 防範尖銳物品扎傷及血液、體液暴觸事件推動政策 鼓勵通報 建置機構內扎傷及血液、體液暴觸事件通報機制: 制定內通報流程扎傷通報單 通報內容應登錄受暴露工作人員之相關資料,如: 基本資料(含姓名、出生日期、性別、到職日期、發生扎傷或暴觸時間、地點及感染源資料等)。 暴露項目(扎傷(刀片、留置針…等)或血體液暴觸)、器具狀況(有無使用過、有無沾染體液或血液…等)及暴露嚴重度(如扎傷的深度、暴觸的體液或血液量…等)。 扎傷或暴觸情況(如:縫合傷口時、整理留置針時…等)。 處理過程(清水及酒精消毒…等)。 感染來源病患及受暴露工作人員之抗原/抗體情形(含B型肝炎表面抗原/抗體、C型肝炎抗體、梅毒血清反應、HIV抗體…等)。 扎傷和血液、體液暴觸後續追蹤作業: 確定所有受到針扎與血液體液暴觸的員均確實追蹤。 分析通報資料,檢討事件發生原因,據以研擬工作流程或器材設施之改善措施。 工作人員預防注射 建立員之B型肝炎抗原、抗體檢驗結果資料。 新進醫療照護工作人員體檢需檢附B型肝炎抗原、抗體檢驗結果。 所有醫護人員,凡未曾接受B型肝炎疫苗預防注射,且經檢驗未具B型肝炎表面抗原及表面抗體者,均接受B型肝炎預防注射,以避免感染。教育訓練: 於與在職教育中宣導「扎傷及血液、體液暴觸後處理流程」。 扎傷及血液、體液暴觸的風險介紹。 防範血液、體液暴觸原則: 照護病患時確實依循標準防護措施(standard precaution)執行作業,遵從手部衛生與配戴適當防護器具(如口罩、護目鏡、隔離衣、防護衣、防水圍裙等)。 清洗含血液、體液之器械物品時應有適當防護。 血液注入容器應輕輕推入,切勿用力過猛,以防噴濺。 使用真空採血器取代多次分裝動作。 防範尖銳物品扎傷原則: 減少不必要的注射行為。 避免病患於注射過程中或注射完成時突然的移動。 不做回套、彎曲針頭、從收集容器內取物等危險動作;如果必須回套針頭,以單手回套。 尖銳物品不可隨意放置或丟棄。 儘快處理使用過的尖銳物品;以防滲漏、防穿刺且可封口的容器收集使用過的尖銳物品,收集容器的放置位置並應儘可能接近尖銳器械的使用地點。 已經封口的尖銳物品收集容器勿再開啟,也不要嘗試取出內裝的尖銳物品,或清理重複使用收集容器。集滿尖銳物品廢棄物的容器應送到安全的地點作後續的消毒處理。 以從容不迫的態度處理尖銳物品。 推廣安全針器:安全針具定義:「醫療機構對於所屬醫事人員執行直接接觸病人體液或血液之醫療處置時,透對注射或採血針類及針筒等醫療器材產品之特殊設計,以降低醫療人員暴露於病原體及血液傳染疾病之風險」 ?安全裝置與器材是一體的 ?需隨時保護雙手免於針尖傷害 ?在丟棄過程中針尖處是被保護的 ?安全裝置絕對不能不啟動 ?安全器材是可信賴易操作 ?不需或簡單操作訓練 ?安全器材必須顧及人員安全 依據2011年通過「安全針具」法案,醫療法第56條【醫療設施與針具之安全】:醫療機構應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起,五年內按比例逐步完成全面提供安全針具。 依據102年醫院感染管制查核基準評量依據:於急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