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孤独感的现状及成因调查与分析精要.pptx

大学生孤独感的现状及成因调查与分析精要.pptx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生孤独感的现状及成因调查与分析精要

大学生孤独感的现状及成因调查与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孤独感;现状;成因 可行性分析及调查形式 孤独的定义 现状及成因分析 个案分析 建议与对策 我们的局限性与反思 1 2 3 4 5 6 CONTENTS 目 录 可行性分析及调查形式 ke xing xing fen xi ji diao cha xing shi 1 可行性分析 1、已知现状 大学正处于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的第六阶段(18-25岁),这一时期人格特质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爱情的实现和融入社会,建立和维持与他人满意的人际关系,以从中获得激励、自行和归属感。然而有研究表明,大学生与其他年龄段的人相比,孤独感表现得尤为强烈。国内许多调查与研究更表明,我国大学生的孤独感程度偏高,孤独感覆盖面广,可以说,孤独感已构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2、现有条件 (1)学生身份:小组成员同为大学生,能够近距离接触大学生群体,从而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使调查结果具有真实性、可参考性; (2)社交工具:微信、QQ等网络工具有助于我们收集到更多的调查数据; (3)国内外较为成熟的研究理论:国内外在孤独感、大学生孤独感上做出的研究较多,可以为我们调查结果的分析提供一定参考。 调查范围及调查形式 1、调查范围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各学院学生 2、调查形式 抽样调查,采用现场派发问卷以及网络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孤独的定义 gu du gan de ding yi 2 外国学者观点 Weiss (1973) 孤独是由于个体感到与同辈人相疏远或被其拒绝,而且因在关系和相互活动中所出现的情感上饥渴,而产生的一种长期的、使人苦恼的的心理状态 Perlman和?PePlau(1981) 孤独感指的是个体由于社交关系网络不足导致的消极情绪体验,这种社交关系网络不足包括数量不足和质量低下 外在环境 Jeny de Jong-Giereld 把孤独界定为一种主观上的社交孤立状态,伴有个人知觉到自己与他人隔离或缺乏接触而产生的不被接纳的痛苦体验 孤独是“一种当自我意识觉察到属于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破裂的信号时,所造成的总体上的常常是突发的情绪体验” Shaver (1987 ) 主观体验 国内学者观点 朱智贤 孤独感是人在某种陌生、封闭或特殊的环境中所产生的一种孤单和不愉快的情感 李传银(1999) 邓丽芳(2006) 孤独是当个体感到人际关系实在不让人满意时,由于对社交的期待与实际交往水平差距不小时从而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 李艺敏(2004) 孤独感是个体觉知到的渴望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与这种需要的真正满足程度之间存在不一致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其并不总是消极的。 吴立奇(2008) 孤独感是当个体实际的社会关系网络比预期的更小或更不满意时所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总结 孤独感所共有的三个方面重要特征: (一)孤独感源于人际关系不令人满意或人际关系缺陷; (二)孤独感是一种主观情绪性体验,并非客观的社交孤立状态;一个人可在漫长的独处中毫无孤独感,也可在众人环绕中仍深感孤独; (三)孤独感体验是使人痛苦的。 当代大学生孤独感 现状及成因分析 dang dai da xue sheng gu du gan xian zhuang ji cheng yin fen xi 3 相比小学、初中、高中时期, 在大学时期你是否更加感觉孤独? 3 1 2 现状及成因分析 社交状况 以往社交、平常社交、宿舍关系、恋爱状况 自身因素 性别、年龄、性格、处事风格 家庭因素 独生子女、离家距离、与家人联系频率、家庭能否提供实际帮助 3 1 2 现状及成因分析 社交状况 以往社交、平常社交、宿舍关系、恋爱状况 自身因素 性别、年龄、性格、处事风格 家庭因素 独生子女、离家距离、与家人联系频率、家庭能否提供实际帮助 不同性别、不同处事风格(如:遇到困难时选择逃避或寻求帮助、喜欢与人公事或乐于独处)对于大学生孤独感并无显著影响。 年级方面,新生与老生之间则存在着较大差异。我们不难发现,随着年级的增长,大学生逐步适应了大学的学习生活环境,有孤独感的大学生比重逐渐下降 年级\是否感到孤独 是 否 小计 大一 7(70.00%) 3(30.00%) 10 大二 26(57.78%) 19(42.22%) 45 大三 3(30.00%) 7(70.00%) 10 大四 0(0.00%) 2(100.00%) 2 是否有存在感\是否感到孤独 是 否 小计 完全没有存在感 0(0.00%) 0(0.00%) 0 很少有存在感 15(71.43%) 6(28.57%) 21 比较有存在感 21(47.73%) 23(52.27%) 44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