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分子烙印技术的应用与最新进展.pdf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分子烙印技术的应用与最新进展.pdf

!!!!!!!! ! !!!!!!!! ! 评述与进展 分子烙印技术的应用与最新进展 刘学良# 刘 莺 王俊德 商振华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大连 116012 ) 摘 要 分子烙印技术是合成对模板分子具有特定识别能力的聚合物的技术。在第一届分子烙印技术国际 会议报告文集的基础上对 117 篇文献进行了综述。总结了最近分子烙印技术在对映体或立体异构体分离、固 相萃取、化学传感器和模拟生物传感器及催化生物反应工程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扼要介绍了在分 子烙印技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方法、新用途,指明了分子烙印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分子烙印技术,分子烙印聚合物,手性分离,固相萃取,传感器,评述 2001-09-20 收稿; 2002-03-15 接受 ! 引 言 分子烙印技术( 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ology , MIT )是 20 世纪末出现的一种高选择性分离技术,由 于 MIT 模仿了生物界的锁匙作用原理,使制备的材料具有极高的选择性,因而受到全球众多研究人员 的重视,很快在许多相关领域如手性分离和底物选择性分离、固相萃取、化学或生物传感器、不对称催化 和模拟酶等方面得到了应用。由于 MIT 在生物工程、基因表达等方面也有潜在用途,对其深入研究,更 是引人入胜。 2000 年 7 月英国加的夫大学举行的第一届分子烙印技术国际会议上,来自世界各地的 100 多位专 家学者交流了 112 篇论文。非共价分子烙印的创始人之一 Mosbach 回顾了 MIT 的过去,展望了其未来; 而共价型分子烙印的创始人 Wullf 则评述了共价型分子烙印技术的优缺点。对分子烙印中的若干关键 问题,如能否理性地设计分子烙印聚合物(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 MIP )、 MIP 在催化领域的研究进 展、 MIP 作为特殊选择性的分离介质、模拟传感器、水溶性 MIP 的制备等,大会邀请的专家都做了专题论 述。本文欲在本次会议报告文集的基础上,结合近两年有关文献报道,对 MIT 的进展及发展趋势作一 评述。 1999 年至 2000 年上半年,关于 MIP 的文献中,重要的综述性文章有 22 篇。其中有中文 4 篇,分别 对 MIT [ 1 ]、 MIP 在传感器方面的应用[2,3]进行了评述及介绍了 MIP 进展[4]。而较早的 1 篇关于手性分离 的综述发表于 1997 年[5],介绍了制备 MIP 常用的功能单体、交联剂、致孔溶剂及 MIP 的原理、在手性分 离中的应用等;英文综述有 18 篇,内容分别涉及 MIP 的进展[6]、原理、方法和应用[7], MIP 在药物生物分 析[8]及合成和催化[9]中的应用, MIP 的制备、生物医学应用及技术挑战[10], MIP 作为色谱固定相[11]、固相 萃取( solid phase extraction , SPE )材料[12]、分离和传感材料的合成受体[13], MIP 在样品 SPE 富集中的重要 性[14], MIP 传感器[15], MIP 化学传感器[16], MIP 受体及其传输性质[17],阴离子传感器[18], MIP 制备的指导 原则[19], MIP 在毛细管电色谱( capillary electrochromatography , CEC )中的应用[20],表面模板聚合制备的 MIP [ 21 ]和对小分子、蛋白或晶体具有记忆效应的 MIP 等[22]。 一年多来,在各种国际科技期刊上发表的有关 MIP 的论文超过 300 篇。《分析化学的趋势》(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 TrAC )在 1999 年第 3 期还出了关于 MIP 的专刊。在此期间的美国化学会第 217 次、 218 次和 219 次全国会议上,分别有 8 、 9 和 12 篇关于 MIP 的文章,其内容涉及: MIP 作为立体专一性 和立体选择性催化剂、过渡金属络合物催化剂的分子烙印、在水相中的环糊精 MIP 对甾体和蛋白质的 第 30 卷 2002 年 10 月 分析化学( FENXI HUAXUE ) 评述与进展 Chinese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第 10 期 1260 ~ 1266 识别、 MIP 复合材料、 MIP 对离子的识别、用 MIP 技术从水中去除 UO 2+ 2 、 MIP 的微制造、内核高度枝状聚 合物、用 MIP 筛选抗疟疾药物等。本文将尽量对以上列举文献中的新发现和重要进展进行评述。 ! 分子烙印技术的研究现状 截至 2000 年 11 月,在分子烙印协会( society of molecular i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