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淮诸小国的历史地位及其考古学文化.docVIP

汉淮诸小国的历史地位及其考古学文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淮诸小国的历史地位及其考古学文化

汉淮诸小国的历史地位及其考古学文化 河南博物院副研究员 田 凯   汉淮之间大文化上是一个特殊的区域,这一区域之所以特殊在于它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上都处于黄河和长江两大区域之间,起着承接南北的关健作用。自周初分封至春秋时期,这里先后存在几十个小国,这些小国在周代历史与文化的进程中虽不象秦、楚等大国曾起主流作用,但他们在文化上的融汇,在争战中的缓冲等作用也不可小视。小国们在那段纷繁的历史中被大国们的涌潮冲击的摇来荡去,在春秋末年最终被大国陆续吞并。许多小国由于存世资料的馈乏成千古之谜。近几年,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汉淮间许多小国墓葬及器物相继出土,这些新的考古资料为我们研究这一区域的历史与文化提供了可信的证据,凭借这些考古资料我们可以初步勾画汉淮诸小国的历史与文化面貌。 一、 汉淮的地理范畴与小国的兴亡   汉淮地区从地理范畴上是一个特殊的区域,这里南部是大别山脉;北面达汝河、颍河上游,今河南许昌太康一带;西部为桐柏山;东部入今安徽境达涡河一带。西部与南部由山系环绕,东部与北部为广袤的平原。从自然地理上应是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界地带,大别山与桐柏山形成了两大区的天然屏障。从长江流域向北,主要须经东、中、西三大通道。东部是武汉以东至苏皖交界,主要是经所谓的义阳三关即大隧关(今九里关)、直辕关(今武胜关)、冥?关(今平靖关);中部是从江汉平原入南阳盆地经方城、泌阳入中原;西道是从汉水入丹江,经武关,通过商南道,翻越秦岭入关中。地理上的屏蔽作用,使南部的楚国占据这里有一定的阻碍,而自周昭王南征失败后周族势力也止于汉淮。这里的小国的存亡与大国的政治利意相关联,如果两边的大国势力均等,中间的小国便安然无事,而一旦一边的大国实力上升有侵犯对面大国的企图,那么中间的小国便首当其冲会成为其扫除障碍的对象。   汉淮间诸小国大多在武王克商后所封。这些小国主要由姬姓的周人国家构成,它们为息、番、蔡、道、蒋、沈、曾、唐、顿等,这些国家多分布于周朝的南部与东南部,是镇守周朝南疆的重要封国;姜姓封国也是小国中的主力,主要有申、吕、许、厉等;此外东夷集团的赢姓和偃姓封国如黄、江、赖、柏、蓼及本地土著荆蛮集团和其姓不详的鄂、胡、弦、郧、贰、轸、长、房等。从这些小国的分布上可以看出,这一地区政治势力参差错落,异常复杂。   新石器时代,这里便是南北文化的交汇之所,仰韶文化与屈家岭文化在这里相互渗透,夏禹征三苗,商王武丁伐荆皆经由江淮间,从西周初年开始这里成为周朝与南淮夷的矛盾冲突之地,南淮夷对周王室时而臣服,时而反叛。昭王时曾娶于房而后昭王南征溺于汉水,周朝势力向南延伸的进程受阻。穆王时淮夷向周王室发难,周与淮夷在汉淮地区对峙。春秋时期,这里由周王室与南淮夷的矛盾专而为楚、吴及与中原诸候国之间的矛盾。楚文王时楚国开始向汉淮地区渗透,文王二年(公元前688年)楚国伐申,后又同蔡国军队战于莘,击败蔡军,并于公元680年灭息国。公元前678年灭邓。从此,楚国开始了翦灭汉淮间诸小国的历程。后又于同齐国的交锋中失败后,转向淮南先后灭弦、黄二国。春秋中前期,这一地区主要是楚国与中原大国齐与晋的对峙,春秋中期以后,吴国兴起,与楚国争夺汉淮。吴国曾先后与楚国战于鸡父、繁阳,使楚国势力退出汉淮,后楚国重新振兴,先后灭掉汉淮间的顿、胡、蔡等诸小国,使汉淮间纳入楚的版图。 二、 重要的考古发现   汉淮间诸小国由于国小而往往被忽视,又由于飘忽不定而于史无证,由于史料缺乏,为我们研究这一地区的历史与文化面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使这一地区蒙上了神秘的面纱。近年来随着这一地区考古工作的进展,许多小国的墓葬、遗址、遗物被陆续发现,为我们揭开这一地区的迷团提供了佐证。   黄国是嬴姓诸候国,其故城位于今潢川县西南的古隆集,城南北长1550米,东西宽1350米。解放前这里曾传出有铜鼎,鼎上铭文为隹黄孙子奚君叔单自作鼎,其万年无疆,子孙孙永宝用享。这件铜鼎被收入郭沫若所编《两周金文辞大系》。1972在罗山高店发现的单盘、单?铭文与此鼎相似亦应为黄器。1983年光山县出土的黄君孟夫妇墓是黄国考古最重要的发现。此次发掘共出土文物2000多件,其中青铜器组合为两鼎、两壶、两 、一盘、一?。黄君孟的器物上铭文基本为黄君孟自作行器,子子孙孙则永宝宝。黄国器物往往在曾国墓葬中出现,如1966年京山苏家垅及1972年随县熊家老湾出土的曾国器群中都能见到黄国器物,其中随县熊家老湾出土的鼎中铸有黄季作季嬴宝鼎,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享。证明了黄与曾的通婚关系。   江国与黄国同为嬴妊诸候国,两国在历史上关系很好,在政治上往往立场一致,齐恒公时三会淮河流域的诸候,江、黄二国均参与会盟。江国故城在今正阳县,过去认为邛即为江,将伯盏盘、邛君妇壶等归于江器,但后来李学勤先生据1953年郏县太仆乡出土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