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组综合设计-结构专业课题.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平荷载(风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内力分析 方法: 采用修正后的反弯点法即D值法 (1)梁柱线刚度比及层数、层次对反弯点高度的影响,确定y0。 (2)上下横梁线刚度比对反弯点的高度影响,确定y1。 (3)层高变化对反弯点的影响,确定y2,y3。 各层总剪力按D值成比例分配给各柱。 利用柱剪力和反弯点高度求柱端弯矩,利用节点平衡并按线刚度将弯矩分配给各梁端,再利用构件平衡求梁剪力、轴力,最后绘制弯矩、剪力和轴力图。 电算结果简单判断 结构整体位移 楼层剪力 振型形态 自振周期 超筋超限 几个比值:轴压比、剪重比、刚度比、剪承比、位移比、周期比、刚重比(稳定性)、有效质量比。 电算结果简单判断 轴压比 电算结果简单判断 剪重比 Company Logo 简介 本次毕业设计选取贵州省内夏蓉高速公路肇兴段前后四公里典型单元设计作为任务。本项目位于黔东南,侗族聚居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度。一月最冷,平均4.5度,极端最低气温-9.8度,地形多为山地地形。 该服务区建筑,主体结构结构型式均采用框架结构。本地区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为Ⅱ类场地土,抗震等级为四级。 楼,屋盖均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采用弹性理论设计方法),结构承重方案采用纵横向承重体系。 结构设计步骤 (1)构件选型及尺寸确定 (2)荷载统计 (3)板、次梁设计 (4)楼梯设计 (5)横向框架的内力分析 (6)内力组合 (7)主梁、柱截面设计 (8)基础设计 1.构件选型及尺寸确定 通过经验公式估算出板、次梁、主梁的截面尺寸。 连续单向板:h≥(1/40~1/30)L 次梁:h≥(1/18~1/12)L b=(1/3~1/2)h 主梁:h≥(1/18~1/10)L b=(1/3~1/2)h 柱子截面尺寸通过轴压比公式进行估算 2.荷载统计 竖向荷载 恒荷载 活荷载 注:活荷载按满布计算 水平荷载 风荷载 水平地震作用(利用底部剪力法计算) 注:底部剪力法适用范围: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 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较均匀,以第一震型为主,且第一 震型接近直线 3.楼梯设计 梁式楼梯的设计。特点:相同情况下比现浇板式楼梯承受的荷载大,施工起来不太方便,短向钢筋为受力筋,支撑在斜梁上。传荷路线:踏步板--梯斜梁--平台梁--墙或柱。 板式楼梯的设计。由梯段、横梯梁和平台组成。特点:下表面平整,施工支模方便,外观比较漂亮。传荷路线:楼梯板--平台梁--柱。 4.框架结构的内力分析 竖向荷载(恒荷载与活荷载)作用下的内力 方法: 采用二次弯矩分配法 步骤: 1.节点分配系数计算;2.固端弯矩计算; 3.力矩分配与传递;4、节点不平衡弯矩二次分配 根据构件的受力平衡求出跨间最大弯矩、剪力和轴 力,并绘制弯矩、剪力和轴力图。 5.内力组合 对恒载、活载及地震荷载进行以下三种不同内力组合,选出最不利内力,并以此为依据对框架梁、柱进行截面设计。 组合1:恒载+活载: 1.2×恒载+1.4×活载 1.35×恒载+1.4×0.7×活载 组合2:恒载+0.9(活载+风载): 1.2×恒载+0.9×1.4(活载+风载) 组合3:重力荷载+地震作用: 1.2×(恒载+0.5活载)+1.3×水平地震作用 1.0×(恒载+0.5活载)+1.3×水平地震作用 γG一般取1.2,当内力值与组合目标内力值符号相反时取1.0; γQi取1.4;可变荷载组合值系数Ψ取0.5;γEHk取1.3; 6.主梁、柱截面设计 截面承载力验算表达式 无地震作用组合 S≤R 有地震作用组合 SE≤R/γRE S(SE)——基本组合 非抗震结构仅需进行无地震作用组合(S) 抗震结构必须进行有、无地震作用组合(S、SE) 承载力计算类型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结构构件 梁 偏心受压柱 偏心受拉构件 各类构件 构件的局部受压部分 类别 轴压比小于 0.15 轴压比不小于 0.15 γre 0.75 0.75 0.80 0.85 0.85 1.0 说明:当仅考虑竖向地震作用时,均取1.0 构件控制截面及其最不利内力 梁 支座:Mmax,-Mmax , |Vmax| 跨间最大弯矩:Mmax 柱上下端最不利内力: 当N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自由职业者,从事文档的创作工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