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探讨.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 ) ①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渗透 ②地理环境各要素都是单独地存在和发展的 ③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④各要素对环境的影响作用是相同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植树绿化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 B.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遭破坏有关 C.我国西北地区干早的气候导致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 D.围湖造田不会对局部陆地环境各要素产生影响 3.下列地理现象能够反映陆地环境整体性的是( ) A.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植被有明显的变化 B.秦岭南坡太阳辐射强于北坡,植被生长茂盛 C.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造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D.沙漠地区生长着骆驼刺,水生植物根系不发达 *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 整体性和差异性 地理环境要素 大气 水 岩石 生物 土壤 水循环 生物循环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物质迁移 能量交换 整体 整体性的含义: 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大气、水、生物、岩石、土壤)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各特性叫做整体性。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生物循环与自然地理环境 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交换 (循环) 例如: 太阳能、水、钙、铁等元素在各要素间流动(下图) 太阳能进入变成化学能 CO2进入植物 土壤中无机盐被吸收 落叶、个体死亡分解能量散失 土壤、岩石中水分蒸发、植物蒸腾 个体死亡物质回到土壤环境中 岩石风化给土壤提供成土物质和无机盐 大气降水进入土壤岩石、生物体 上面的过程还可看出,自然地理环境中存在着有机物质的连续合成与分解过程,这叫做生物循环。 图中有哪几种地理要素? (大气、水、生物、岩石、土壤) 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大气 平衡功能(通过相互作用,使各要素自身的性质保持稳定的功能) 大气本身不具备这一能力 例如:大气中CO2、O2、N2的含量长期保持稳定。 地理环境能自动消除部分新增的CO2 地理要素相互作用 生产功能(指共同合成有机物的功能) CO2、光热 土壤岩石水圈 水分、无机盐 植物 叶绿素 结合起来 生产出了 有机物 提供 提供 提供 依靠 (1)阅读以上资料,你能画出黄土高原水文、地貌、土壤、生物和人类影响的过程吗? 黄土高原( ) 土壤肥力( ) 形成( )地貌 人类破 坏植被 黄河下游( ) 河道( ) 河流( ) 形成了( )地貌 (2)由此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流水侵蚀 下降 沟谷 泥沙沉积 淤高 改道 泛滥平原 黄土高原是在水文、地貌、生物、土壤变化和人类活动 的影响过程中形成的.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一定区域内,生物、土壤、水文、地形、气候、岩石等要素的演化不是各自单独进行的,而是相互影响,统一演化的。 P87案例2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地理环境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P88案例3 :东北森林变化导致了环境的整体变化地区环境的 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森林减少 土壤腐殖质减少 水土流失加剧 土壤肥力下降 滞留降水功能降低 洪水、断流 沟谷纵横 岩石裸露 风化加速 C D C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